[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终端的网络自动切换方法及智能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60490.4 | 申请日: | 2020-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81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寿;魏克文;陆帅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00 | 分类号: | H04W36/00;H04W36/30;H04W88/06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崔旭东;黄晶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终端 网络 自动 切换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终端的网络自动切换方法及智能终端,属于网络切换技术领域。该方法考虑到智能终端在当前使用的网络状况异常后具有一定的自恢复能力,在判定一次发生网络状况异常后,不立即切换SIM卡,而是进行网络状况异常次数的计数,若网络状况恢复能力强,能在该计数值没达到设定的切换SIM卡的阈值之前,可快速恢复当前使用的SIM卡的网络通信,若该计数值达到切换SIM卡的阈值,则立即切换SIM卡和网络,以实现智能终端连网状态的快速恢复,使智能终端恢复正常连网工作。本发明的网络自动切换方法原理简单,不需要复杂的分析计算,就能够快速恢复连网状态,且方法适用范围灵活,既适用于车载智能终端,也适用于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网络切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终端的网络自动切换方法及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车载智能终端,由于在车载环境不具备铺设线缆的条件,无线通信成为车载智能终端选择的通信方式,但是无线通信相比有线通信的缺点是受环境影响因素较大,稳定性差,而车载环境由于高速运动,且运动过程中的晃动很容易造成网络波动,影响车载智能终端正常通信,影响其正常运行。在网络状况差时,通常需要切换车载智能终端的SIM卡及网络,但只能手动切换,切换时间较长,在较长的切换时间内,车载智能终端无法进行正常通信,严重影响其正常工作。
现有技术中的手持移动终端,也面临此问题,一般地,移动终端中大多数通话功能都支持双卡双待,比如接打电话、收发短信等,但一张SIM卡在使用4G网络的情况下,另一张SIM卡只能使用2G或3G,使用另一张SIM卡的4G网络需要人为手动操作选择进行切换,对于不间断使用网络有必要需求的用户,以及不熟悉网络设置的老年用户,均会造成用户体验差的问题。
公告号为CN104954546B的中国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智能终端的SIM卡智能切换方法,该方法通过判断当前信号强度未达到设定信号强度阈值时,执行SIM卡切换操作,从当前SIM卡的通讯服务模式切换到另一SIM卡的通信服务模式。该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存在当网络信号强度正常(即达到设定信号强度阈值),但连网失败的情况,按照上述方法,则不满足SIM切换的条件,误以为网络连接正常,不切换网络,导致智能终端无法连网,影响智能终端的正常工作。
第二,一旦判定当前时刻网络信号强度异常,就切换网络,即使网络本身有自恢复能力,且网络能更快速恢复,甚至瞬间恢复,按照上述方法,则判定满足SIM卡切换的条件,还是要切换网络,而切换网络浪费一定时间,可能虽然只有1s,但对高速移动、且对连网实时性要求高的车载智能终端来说,仍存在一定延时,影响智能终端的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终端的网络自动切换方法,用于解决现有的SIM卡自动切换方法不可靠、不实用,无法保证智能终端快速恢复连网状态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一种智能终端,用于解决现有的SIM卡自动切换方法不可靠、不实用,无法保证智能终端快速恢复连网状态,影响正常通信的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一种智能终端的网络自动切换方法的技术方案如下:
1)检测当前使用的SIM卡的信号强度,当信号强度低于设定的强度阈值,设置网络标志位为0,网络状况异常次数加1,并执行步骤5);当信号强度不低于所述强度阈值,执行步骤2);
2)检测当前使用的SIM卡的网络连接状态,当网络连接状态断开,设置网络标志位为0,网络状况异常次数加1,并执行步骤5);当网络连接状态正常,执行步骤3);
3)检测当前的网络标志位,若网络标志位是1,将累计的网络状况异常次数清零,结束本次检测;若网络标志位是0,执行步骤4);
4)进行网络拨号,若拨号成功,将网络状况异常次数清零,将网络标志位设置为1,结束本次检测;若拨号失败,网络状况异常次数加1,执行步骤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04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