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镜头和成像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57571.9 | 申请日: | 2020-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58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方利卡;姚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迪誉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808 | 代理人: | 宣力伟;邓斐 |
地址: | 315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镜头 成像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镜头和包括该镜头的成像设备。所述镜头包括:光学元件;镜筒,其中,所述光学元件被安装于所述镜筒;导电元件,其中,所述导电元件布置于所述镜筒内部的容置空间中,并且,所述导电元件的一端与加热元件电连接且另一端与供电元件电连接,以对所述加热元件进行供电而使其产生热能,其中,所述导电元件沿着所述容置空间自所述加热元件延伸到所述供电元件。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镜头中的导电元件既不易氧化,也不易开裂,从而不影响镜头的光学性能,而且,节省了在镜筒外部设置导电元件的空间,更有利于整个镜头的小型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成像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在不影响光学性能的情况下具有简易的布线结构的镜头,以及包括该镜头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诸如车载镜头、摄影镜头、雷达镜头或者激光镜头等镜头,通常包括至少一枚镜片,其中镜片按照材质的不同可以分为玻璃镜片、树脂镜片或者PC镜片等。众所周知,当镜头所处的环境内外温差较大时,镜片的内表面会产生雾或霜等水分,从而影响镜片的透明度,导致镜头成像不清晰。
例如,车辆中的前置摄像镜头、倒车摄像镜头或者行车记录仪的摄像镜头等车载镜头,一般被安装于车辆的外侧并朝向车辆周围的环境进行采录图像等信息,以使车载镜头能够获取车辆周围环境的图像。车载镜头一般具有轴向排列的多枚镜片,当车辆行驶在高温环境、低温环境、雾天、雨天或者雪天等时,其中车载镜头的物侧的第一枚镜片受环境温差较大的影响较易在内表面产生雾或者霜等水分。比如,在高或低温环境下,第一枚镜片的内表面会产生雾或者由雾形成的水滴。在雨雪环境下,第一枚镜片的内表面会产生霜甚至结冰等,从而直接导致车载镜头的摄影画面模糊,甚至成像出现盲区,耽误判断与处理结果,影响行车安全。
在行车过程中,由于车载镜头的安装位置处于车辆的外侧,用户无法及时地手动清洁车载镜头表面产生的雾、霜、水滴或者冰等水分,从而给用户带来行车安全隐患。进一步地,由于镜头的第一枚镜片的内表面附着的水分很难被人为地擦除,导致被附着于第一枚镜片的内表面的水分仅依靠自然蒸发是很难及时消散的,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行车困扰,同时存在安全隐患。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加速蒸发或者加速驱散被附着于第一枚镜片内表面的雾、霜、水滴或者冰等水分,在镜头中添加了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用于加热第一枚镜片,使得该镜片的温度升高,从而加速蒸发附着于该镜片内表面的水分。例如,图1A示出了一种具有主动除湿功能的镜头10,该镜头10包括光学元件1、加热元件2、镜筒3和导电元件4。光学元件1是由一枚或多枚镜片构成的成像单元,其中所述一枚或多枚镜片被安装于镜筒3中。加热元件2被设置在镜筒3内且被直接或间接地接触于光学元件1中的最靠近物侧的第一枚镜片。导电元件4的一端与加热元件2连接,另一端与供电电源连接。从而,导电元件4为加热元件2供电,使得加热元件2产生热能并直接传递给第一枚镜片。此外,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108983533A公开了一种用于除霜的光学装置。如图1B 所示,该光学装置包括上外壳12,上外壳12包括配备有光学透镜的透镜保持部16。该光学装置的加热部件130是位于透镜保持部16的外自由端60的顶部上的导电元件128。导电元件128被制造在上外壳12的外表面上。加热部件130的工作原理在于,使得由置于基部21的第一印刷电路板26产生的电流从第一印刷电路板26的柔性部分98流过导电元件128。由此可知,导电元件被布设在镜筒的外侧壁上。这样会导致导电元件长期暴露于室外。结果,导电元件不仅容易被空气氧化,而且长期暴露于太阳光下容易开裂,从而会发生接触不良,影响整个镜筒的除湿功能,导致镜头损坏。此外,将导电元件的布线设置于镜筒的外壁上,显然增加了整个镜头的尺寸,不利于镜筒的小型化。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在不影响光学镜头性能的情况下具有简易的布线结构的镜筒。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在不影响光学性能的情况下具有简易的布线结构的镜头,以及包括该镜头的成像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75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