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现浇箱梁支架施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55276.X | 申请日: | 2020-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4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赵万山;吴晶;吴小庆;姚宁;王延良;邓印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恒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6 | 代理人: | 任海奇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现浇箱梁 支架 施工工艺 | ||
1.一种现浇箱梁支架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地基处理,在地面上浇筑混凝土层形成地基,在地基上安装若干高度可调的支撑底座;
S2.拼装架体,将若干立杆通过支撑底座安装在地基上,在立杆的最底部分别通过扣件连接纵向和横向的水平杆作为扫地杆,在若干立杆之间搭设若干水平的横杆,在立杆最顶端的扣件处应设置一道水平杆作为封顶杆;
S3.模板安装,在立杆顶端设置可调托座,在可调托座上设置板支撑组件及底模板;
S4.预压载荷,在底模板上铺设若干预压件,预压件的总重量按箱梁自重的120%对架体进行预压,若连续不小于3天架体累计沉降量不大于3mm,即可开始卸载预压件;然后隔6-8小时再次检查地模板标高的变化、架体的弹性、非弹性变形及稳定性,获取预压数据;
S5.底模板调整,预压完成后,对底模板的标高、预拱度及横向曲线根据预压数据通过可调托座进行调整;
S6.箱梁浇筑,将箱梁底板、腹板钢筋绑扎成型在模板上,进行混凝土浇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箱梁支架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立杆、扫地杆及封顶杆组成架体,在架体的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分别设置若干竖向剪刀撑,每层封顶杆及水平杆连续设置水平剪刀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箱梁支架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立杆作为横梁支座时,立杆应加密设置为不少于4排,每排横向的间距不大于30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箱梁支架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可调托座包括U形的托座本体和螺纹杆,螺纹杆上端连接托座本体,螺纹杆下端与设置在立杆顶端的螺母连接;
板支撑组件包括若干方木,方木设置在托座本体的U形槽中;
底模板包括木板和竹胶板;木板铺设在方木上,竹胶板铺设在木板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箱梁支架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架体的预压加载采取三次加载方法:
第一次加载方法,将预压件的重量加载到箱梁自重的60%,观测至少24小时直至架体的沉降差稳定;
第二次加载方法,将预压件的重量加载到箱梁自重的90%,观测至少24小时直至架体的沉降差稳定;
第三次加载方法,将预压件的重量加载到箱梁自重的120%,观测至少24小时直至架体的沉降差稳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现浇箱梁支架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
第一次加载预压件时,从跨梁中部开始,向两端逐步码放,以保障力平衡;
第二次加载预压件后,每隔至少24小时测量一次架体的沉降差,确保沉降差小于12mm/24h;
第二次加载预压件后进入沉降观测期,第一天每3-5小时测量一次,第二天、第三天每隔7-9小时测量一次,直至连续3天累计沉降量不大于3m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现浇箱梁支架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
堆码预压件前,在底模板上及与其相对应的基础上设置观测点,沿纵向在梁跨的两端、1/4梁、跨中和3/4梁跨处5个位置,每隔位置分别横向布设3个点作为观测点,在预压前、卸载前、卸载后和预压过程中用仪器检测各观测点的变形情况,生成观测数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现浇箱梁支架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
根据观测数据计算架体的弹性和非弹性变形值,通过可调托座调整底模板的标高,底模板标高=设计标高+弹性变形值+预留拱度;
其中,弹性变形值为载荷卸载前后各标高观测点的高度差,非弹性变形值为载荷卸载后与预压前各个标高观测点的高度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527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