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连退机组极薄IF钢起褶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40478.7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4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刘英明;孙荣生;王静;郭洪宇;毛玉川;蔡顺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26 | 分类号: | C21D1/26;C21D9/52;C21D11/00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4 | 代理人: | 周长星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机组 if 钢起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冶金带钢轧制技术领域的一种防止连退机组极薄IF钢起褶的方法,通过综合控制连退炉内各段的退火温度、张力、速度等工艺参数,可有效防止极薄厚度(厚度≤0.4mm)的超低碳IF钢在连退炉内出现褶皱现象,解决因极薄IF钢起褶常常导致无法稳定连续生产问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带钢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止连退机组极薄IF钢起褶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精度极薄IF钢广泛用于电子工业、家用电器、汽车工业等领域,且其用途仍在不断扩大,需求量呈急剧上升态势。对于超低碳钢IF钢极薄规格(厚度≤0.4mm)带钢,由于其材质自身屈服强度低、厚度过薄,在连退炉内高温、张力、炉辊辊型等综合作用下极易产生褶皱。带钢出现褶皱后在运行状态下非常容易跑偏发生断带事故。
中国专利CN201310719505.9,公开了《一种控制宽幅IF钢连退起皱的方法》,通过仅对连退生产中的部分加热温度(快冷温度控制在350℃~380℃之间、均热温度控制在790~810℃)、炉区速度(时效段炉区速度控制在120~160m/min)、计划排产等工艺过程进行调整,可避免因速度过大或过小的波动造成褶皱,合理调整快冷负荷,降低带钢在时效段的强度,减少时效段产生褶皱的机率,(“合格率能达93%以上”),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薄IF钢起褶的问题,尤其是极薄厚度(厚度≤0.4mm)的超低碳IF钢在连退炉内易出现褶皱的问题。而由于极薄IF钢起褶问题会导致无法稳定生产,影响生产的连续批量性。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连退机组极薄IF钢起褶的方法,通过综合控制连退炉内各段的退火温度、张力、速度等工艺参数,可有效防止极薄厚度(厚度≤0.4mm)的超低碳IF钢在连退炉内出现褶皱现象,解决因极薄IF钢起褶常常导致无法稳定连续生产问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止连退机组极薄IF钢起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关键技术方案如下:
1)温度控制:加热段710-730℃,均热段730-750℃,缓冷段620-640℃,快冷段440-460℃,时效段350-370℃,终冷段120-150℃;
2)张力控制:加热段2.2-2.4kN,均热段2.1-2.3kN,缓冷段3.8-4.1kN,快冷段4.0-4.2kN,时效段2.4-2.6kN,终冷段3.0-3.2kN;
3)速度控制:提前将炉区速度控制在220-240m/min,在极薄IF钢进入炉内时,不再进行速度调整;
4)排产控制:规范过渡料使用,同宽度、同厚度CQ级别带钢过渡料为3卷,不能少于2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综合控制连退炉内各段的退火温度、张力、速度等工艺参数,可有效防止极薄厚度(厚度≤0.4mm)的超低碳IF钢在连退炉内出现褶皱的问题,解决因极薄IF钢起褶常常导致无法稳定连续生产问题;
2)大大提高了产品合格率:以某钢企为例,使用该发明前,由于极薄IF钢起褶问题常常导致无法稳定连续生产;使用该发明后,再未发生极薄IF钢起褶问题,可稳定批量连续生产;
3)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04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