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工程监测BIM协同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32196.2 | 申请日: | 2020-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4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华;黄学源;刘代全;魏雄奎;李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交京纬公路造价技术有限公司;长沙中交京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G06Q10/06;G06Q10/10;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和立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56 | 代理人: | 张攀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工程 监测 bim 协同 平台 | ||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工程监测BIM协同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度管理模块,用于进度控制,包括基于无人机航拍图片及BIM三维模型即时生成特性对现场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可行性对比,控制工程进度;以及基于BIM的进度计划及模拟,利用BIM模型及现场实际进度情况不断细化和调整工程进度计划,确保在基本进度目标下推演合理、可行、更短工期的可能;
质量管理模块,用于基于BIM模型的设计安全性、合理性、可建造性审核,发现潜在问题,提高工程质量;基于BIM的各专业综合协调及工序进度安排,提高一次性安装合格率,提高工程质量;基于BIM技术进行土建、机电设备管网之间的碰撞检查,以提高工程质量;
成本控制模块:基于BIM的多专业设计审查,在正式施工前消除施工图上“错漏碰缺”,提前进行设计变更,避免怠工、返工等费工废料情况;基于模型的物料清单,管理和控制材料成本;
安全管理模块,用于进行安全生产:基于BIM的现场布置和管理,即在添加了场地及机具设备模型与信息的虚拟施工BIM模型基础上,研究分析在4D时间轴变化下的更合理安全的现场布置和多工作面并行安排;
劳务管理模块,用于进行人员管理,基于BIM模型的直观性及互联网数据,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实时的后台管理及调配;
现场可视化监控管理模块,用于视频监控环境和大型设备,结合BIM,通过移动式智慧视频监控,管控人员设备安全规范,保障工程进度及质量,同时通过平台对现场监控视频信息进行随时调取,进行可视化监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工程监测BIM协同平台,其特征在于,
在三维GIS系统中将BIM数据与多源数据相融合,利用多源数据,包括影像、地形、倾斜摄影模型、激光点云、地下管线进行数据监控和可视化展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工程监测BIM协同平台,其特征在于,
利用激光扫描、GPS、移动通讯、互联网技术与项目的BIM模型进行整合,指导、记录、跟踪、分析作业现场的各类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工程监测BIM协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质量控制模块:
基于BIM模型的设计安全性、合理性、可建造性审核,发现潜在问题,提高工程质量;
基于BIM的各专业综合协调及工序进度安排,可在合理性、可建造性、美观性方面达到有效的平衡,提高一次性安装合格率,提高工程质量;
基于BIM模型的其它专业分析,提高设计质量,保障工程质量;
基于BIM技术进行土建、机电设备管网之间的碰撞检查,以提高工程质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工程监测BIM协同平台,其特征在于,
通过无人机正射航拍和倾斜摄影采集获取工程变电站地形地貌,依据BIM开展全站三维建模,制定数据收集、抽取、清洗、质检和入库流程,完成三维可视化专题数据库的整合建库工作;通过手机app、web端对信息的收集,系统自动整理,在模型段进行展示,数据存储于云端,形成集收集、抽取、清洗、质检、入库一体化的专题数据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交京纬公路造价技术有限公司;长沙中交京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交京纬公路造价技术有限公司;长沙中交京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219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大规模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抗耐特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