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凝露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27630.8 | 申请日: | 2020-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38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华婷婷;陈伟;胡洪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41 | 分类号: | F24F11/41;F24F11/64;F24F11/65;F24F11/72;F24F11/80;F24F11/88;F24F13/22;F24F110/10;F24F11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联创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4 | 代理人: | 康秀敏;颜健 |
地址: | 201900 上海市宝***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凝露 控制 方法 装置 空调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凝露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包括:制冷模式下,检测室内机进出风压差;根据室内机进出风压差判断并控制进入防凝露模式;根据防凝露模式的运行状态判断并控制退出防凝露模式。本发明通过检测进出风压差可以准确判断室内机风道内含湿量是否过大,精准控制空调器是否进入防凝露模式,充分避免出现“吹水”现象,并且在空调器进入防凝露模式后,电辅热器的功率较大,通过压缩机降频、内风机停止转动以及导风门关闭等方式可实现内机风道的快速除湿;同时,本发明提供的防凝露控制方法通过多个参数判断并精确控制退出防凝露模式的时间,避免防凝露模式长时间运行影响用户端的使用感,提升用户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凝露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空调的性能以及舒适性的要求也越要越高。凝露是空调常见的售后问题,特别是在湿度较高的地方,不仅会破坏用户的工作及生活环境,而且还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从而大大降低用户对空调的满意度。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空调器防凝露控制方法,在空调器运行时,检测当前环境的相对湿度;根据相对湿度判断并控制空调器进入防凝露模式;运行所述防凝露模式时,根据所述相对湿度落入的湿度子区间,获取所述相对湿度对应的目标凝露管温,不同的所述湿度子区间对应不同的目标凝露管温;检测当前空调器的蒸发器盘管温度,根据盘管温度与目标凝露管温控制空调器的压缩机运行频率,进而控制空调器进入防凝露模式。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该现有技术通过环境的相对湿度判断是否进入防凝露模式的判断过程中,由于电辅热器会阻碍空气的流动,使得对环境的相对湿度检测不准确,由此导致空调器在使用时出现“吹水”现象,而且空调器长期处于防凝露模式下易引起室内温度上升,影响用户端的使用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防凝露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易出现吹水现象,且在长期处于防凝露模式下时影响用户端使用感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凝露控制方法,包括:
制冷模式下,检测室内机进出风压差;
根据室内机进出风压差判断并控制进入防凝露模式;
根据防凝露模式的运行状态判断并控制退出防凝露模式。
本发明的防凝露控制方法,通过检测进出风压差可以准确判断室内机风道内含湿量是否过大,精准控制空调器是否进入防凝露模式,充分避免出现“吹水”现象,并且在空调器进入防凝露模式后,电辅热器的功率较大,通过压缩机降频、内风机停止转动以及导风门关闭等方式可实现内机风道的快速除湿;同时,为避免长期运行防凝露模式给用户不良好的使用体验,本发明提供的防凝露控制方法通过多个参数判断并精确控制退出防凝露模式的时间,避免防凝露模式长时间运行影响用户端的使用感,提升用户舒适度。
进一步的,制冷模式下,检测室内机进出风压差的过程包括:
开启压缩机,在制冷模式下运行;
在制冷模式运行时间t达到第一预设时间t1时,检测室内机进出风压差。
运行制冷模式时,空调器控制导风门开启;进入防凝露模式时,空调器控制导风门关闭,因此为防止频繁进入防凝露模式而导致导风门频繁地开闭,需在制冷模式运行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t1后再判断是否需要开启防凝露模式,避免损坏导风门系统,提高导风门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根据室内机进出风压差判断并控制进入防凝露模式的过程包括:在进出风压差达到设定值△P时进入防凝露模式,同时记录当前室内温度为T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76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