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附处理印染废水的亲水性中空多孔微球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19724.0 | 申请日: | 202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57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夏东升;孙磊;叶宇轩;黄阳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26/02 | 分类号: | C08F226/02;C08F212/36;C08F220/56;C08F212/14;C08J9/28;C08L25/02;C08L39/00;B01J20/26;B01J20/30;C02F1/28;C02F103/30 |
代理公司: | 武汉泰山北斗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50 | 代理人: | 董佳佳 |
地址: | 43007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附 处理 印染 废水 亲水性 中空 多孔 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附处理印染废水的亲水性中空多孔微球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微球树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对苯乙烯磺酸钠、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交联剂、致孔剂、催化剂混合均匀,得到油相;(2)取聚乙烯醇,明胶,氯化钠加入水中混合均匀,得到水相;(3)将油相加入水相中,搅拌,进行固化反应,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至洗液清亮,然后将珠球置于玻璃柱内用乙醇浸泡洗脱,至洗脱液中滴入水滴不显混浊为止,即得。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制备的微球树脂处理效率高,处理时间短,显著提高了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降低了印染废水的处理成本,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球树脂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吸附处理印染废水的亲水性中空多孔微球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纺织品的印染工序会产生大量的废水,这些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染料。印染废水的水质复杂,有机物含量高,色度深,生物降解性低,其处理方法通常有吸附法、絮凝法、氧化还原法、生化法及膜处理法等。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所具有的独特物理结构或化学结构,通过范德华力和化学键的作用,实现对水体中污染物的有效去除。吸附法用于有机污染物废水的处理,具有适用范围广、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因此在废水处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常规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煤灰、沸石、硅藻土等。活性炭吸附能力强且适应范围广,近年来在多种污染源的废水处理中得到了重视和应用,但是活性炭价格高,使用寿命短,再生成本高。因此寻求廉价的自然资源或农业废弃物作为载体,对其进行物理或化学改性后应用于废水处理领域,成为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研究对象。
高分子聚合物吸附树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适当的孔径,键合配体后对某些特定离子或分子有选择性亲和作用,已经成为重要的有机功能材料之一。高分子微球的制备方法有多种,经典方法包括悬浮聚合法、分散聚合法、乳液聚合发法、沉淀聚合法等等,各种方法制备的微球的直径尺寸、孔径分布和比表面积大小各不相同,微球直径的分散度也存在差异。
为了解决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去除印染废水中的染料残留,本发明旨在开发一种对染料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的微球树脂,不仅可克服传统材料吸附弱的特点,而且可操作性很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附处理印染废水的亲水性中空多孔微球树脂,具有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好的优点;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吸附处理印染废水的亲水性中空多孔微球树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吸附处理印染废水的亲水性中空多孔微球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取对苯乙烯磺酸钠、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交联剂、致孔剂、催化剂混合均匀,得到油相;
(2)取聚乙烯醇,明胶,氯化钠加入水中混合均匀,得到水相;
(3)将油相加入水相中,搅拌至油珠粒径为1.0~1.5mm时,升温75~82℃并恒温反应1-3h,再将温度升至85~90℃并恒温反应5~7h,然后将温度升至94~96℃并恒温反应3~5h,进行固化反应,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至洗液清亮,然后将珠球置于玻璃柱内用乙醇浸泡洗脱,至洗脱液中滴入水滴不显混浊为止,即得。
一种吸附处理印染废水的亲水性中空多孔微球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取对苯乙烯磺酸钠18.0~22.0g、丙烯酰胺10.0~15.0g、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24.0~26.0g、交联剂20.0~30.0g、致孔剂40.0~60.0g、催化剂0.5~2.0g混合均匀,得到油相;
(2)取聚乙烯醇3.5~4.5g,明胶8.0~10.0g,氯化钠190.0~200.0g加入950-1050mL水中混合均匀,得到水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97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