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病原微生物防控病区空气定向传输装置及空气消杀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16576.7 | 申请日: | 202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65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侯立安;李安桂;张林;吴明红;高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8/108;F24F8/22;F24F13/02;F24F13/072;F24F13/08;E04F13/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孙雅静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病原微生物 病区 空气 定向 传输 装置 系统 | ||
一种病原微生物防控病区空气定向传输装置及空气消杀系统,包括在病区外部依次连接的风冷热泵新风机组模块、紫外线消毒模块和空气净化管道,还包括位于病区内一侧墙壁上方的条缝送风口,条缝送风口与空气净化管道连通且垂直向下送风;还包括位于条缝送风口下方的弧形导流板,弧形导流板向下凹陷,弯曲弧度为还包括位于一侧墙壁相对墙壁下方的负压排风装置,清洁新风通过条缝送风口输出到达弧形导流板偏转输送,后由负压排风装置过滤排出。通过对部件结构的合理设置,形成定向清洁空气带直接送至人员呼吸区,解决医院病房有害气体、病毒无组织扩散及污染,解决医院内部空气品质要求改变时暖通系统调节手段能精准符合标准、通风效果差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属于通风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病原微生物防控病区空气定向传输装置及空气消杀系统。
背景技术
特殊功能的建筑,尤其对室内空气品质要求较高的医院病房、治疗室、医生值班室,从严重污染区到半污染区再到洁净区,其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方案均不同。医院建筑中有组织的通风极其重要,有组织的通风核心是控制通风:控制通风风量、控制通风时间、控制室内气流流向。在病患与医护人员集中饱和存在的医院建筑中:第一,能够提供新鲜空气,排除污染空气,保障空间内空气品质;第二,能够控制空气梯度压差,防止交叉污染,保障空气安全;第三,能够减少污染物停留,根据实际要求提供风量,进行集中化控制和管理。医院病房环境对医护人员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新冠肺炎席卷全球的同时,医务人员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包括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无症状感染),在总确诊人数中占比3.8%。同时最新研究表明新冠肺炎重症监护病房的空气中检测到了病原微生物,医院的空气严重被病毒污染,具有潜在的感染风险。针对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的传染病,一般隔离于室内空气品质严格控制的传染病隔离病房。当患者急剧增加,重症轻症混杂时,由于综合医院的房间数目众多,不能保证每个房间均达到传染病医院隔离病房的标准。同时轻症隔离病房的密闭性薄弱,气流量过大,常规的消毒方法无法消除空气中的病毒,这可能导致病毒感染。因此,这些轻症普通隔离病房需要进一步的环境质量保障手段。总体上看,医院各个功能的房间的室内空气品质控制标准不同、在面对极端情况时各个房间空气智能调节达不到要求、医院建筑规范性等多因素限制,传统的医院暖通系统设计无法精准控制每个房间送风量、排风量,及每个房间的空气流向。
要想控制医院病毒的无组织扩散,同时减少能源浪费、节约工程成本(人员、金钱、时间等)的巨大投资,从根本解决通风效果不理想、二次污染等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通风空调设计方案出发,针对医院特殊情况制定简洁、高效的空调系统设计方案,精准有效地控制气流,彻底避免有害气体及病毒、细菌的无组织扩散及污染。
然而,常见的医院暖通设计规范中,只能保证少数重症病房达到隔离标准,无法防止其余各个房间的气流无组织扩散,在面对传染病患人数众多聚集的严峻挑战时,暖通空调系统不能进行有效调节,无法营造安全的室内环境。因此,对病房内部的空气气流定向传输,统一严格处理使得每个病房内部的空气处于高效洁净循环,既能提高医院整体的换气效率,又能在改善病房内部空气环境的同时,保障了内部空间空气的安全性。在疫情爆发期间,全面监测医院环境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及二次污染,有利于完善医院控制感染措施,这对确保医疗安全和医院感染控制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病原微生物防控病区空气定向传输装置及空气消杀系统,通过对部件结构的合理设置,形成定向清洁空气带直接送至人员呼吸区,解决医院病房有害气体、病毒无组织扩散及污染,解决医院内部空气品质要求改变时暖通系统调节手段能精准符合标准、通风效果差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65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悬索桥锚碇结构及其实施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车用自洁挡风玻璃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