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蜂巢型聚集风管紫外线灭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15530.3 | 申请日: | 202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0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谢韬晋;陈洁茹;康梦源;王芊蓉;吴雨青;陈玮玮;谢振国;张高伟;高超;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长江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3/16 | 分类号: | F24F3/16;F24F13/02;F24F13/28;A61L9/20 |
代理公司: | 苏州简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06 | 代理人: | 兰仙梅 |
地址: | 212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蜂巢 聚集 风管 紫外线 灭菌 装置 | ||
1.一种蜂巢型聚集风管紫外线灭菌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蜂巢六边形杀菌装置(1),所述蜂巢六边形杀菌装置(1)由六棱柱风道一(2)、六棱柱风道二(3)、六棱柱风道三(4)、六棱柱风道四(5)、六棱柱风道五(6)、六棱柱风道六(7)和六棱柱风道七(8)紧密排列,且外侧的六棱柱风道二(3)、六棱柱风道三(4)、六棱柱风道四(5)、六棱柱风道五(6)、六棱柱风道六(7)和六棱柱风道七(8)相邻夹角处均固定有一个紫外线杀菌灯管(9),所述六棱柱风道一(2)、六棱柱风道二(3)、六棱柱风道三(4)、六棱柱风道四(5)、六棱柱风道五(6)、六棱柱风道六(7)和六棱柱风道七(8)相互串联连通,且六棱柱风道一(2)和六棱柱风道七(8)顶端分别开设有进风口(10)和出风口(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巢型聚集风管紫外线灭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六棱柱风道六(7)和六棱柱风道七(8)相邻面上端开设有导流孔(12),且六棱柱风道七(8)内位于该导流孔(12)对面的夹角处固定有导流板(13),所述六棱柱风道七(8)和六棱柱风道六(7)中部横跨固定有过滤网(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巢型聚集风管紫外线灭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六棱柱风道六(7)和六棱柱风道五(6)相邻面下端开设有导流孔(12),且六棱柱风道六(7)内位于该导流孔(12)对面的夹角处固定有导流板(13),所述六棱柱风道五(6)中部横跨固定有过滤网(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巢型聚集风管紫外线灭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六棱柱风道四(5)和六棱柱风道五(6)相邻面上端开设有导流孔(12),且六棱柱风道五(6)内位于该导流孔(12)对面的夹角处固定有导流板(13),所述六棱柱风道四(5)中部横跨固定有过滤网(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巢型聚集风管紫外线灭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六棱柱风道四(5)和六棱柱风道三(4)相邻面下端开设有导流孔(12),且六棱柱风道四(5)内位于该导流孔(12)对面的夹角处固定有导流板(13),所述六棱柱风道三(4)中部横跨固定有过滤网(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巢型聚集风管紫外线灭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六棱柱风道二(3)和六棱柱风道三(4)相邻面上端开设有导流孔(12),且六棱柱风道三(4)内位于该导流孔(12)对面的夹角处固定有导流板(13),所述六棱柱风道二(3)中部横跨固定有过滤网(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巢型聚集风管紫外线灭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六棱柱风道二(3)和六棱柱风道一(2)相邻面下端开设有导流孔(12),且六棱柱风道二(3)内位于该导流孔(12)对面的夹角处固定有导流板(13),所述六棱柱风道一(2)中部横跨固定有过滤网(1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巢型聚集风管紫外线灭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六棱柱风道一(2)、六棱柱风道二(3)、六棱柱风道三(4)、六棱柱风道四(5)、六棱柱风道五(6)、六棱柱风道六(7)和六棱柱风道七(8)外壁面均为透明板,所述六棱柱风道一(2)、六棱柱风道二(3)、六棱柱风道三(4)、六棱柱风道四(5)、六棱柱风道五(6)、六棱柱风道六(7)和六棱柱风道七(8)内的内壁面为高反射率材料,所述透明板和高反射率材料之间覆有双层纯铝箔小气泡隔热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长江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长江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553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频输电闭环测试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激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