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槽液分析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14571.0 | 申请日: | 2020-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5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马磊;田小琼;王路;尹太平;孙楷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电子(成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1/04 | 分类号: | C25D11/04;C25D21/12;G06F30/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刘丽华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析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出一种槽液分析方法,包括:依据待分析槽液的槽位信息,匹配相应的标液信息及检测项目,其中所述标液信息包括至少一种标液的类型及相应的浓度,所述检测项目至少包括所述槽液的主成分的浓度;获取对槽液样品进行标定的标液用量;依据所述标液的浓度、所述标液用量及与所述检测项目相对应的运算模型,分析所述主成分的浓度。上述槽液分析方法能够自动识别槽位及分析槽液的主成分的浓度,提升了分析效率和精准度。本发明同时提出一种槽液分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槽液分析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金属的阳极氧化制程通常包括多道工序,例如:脱脂、剥黑膜、化抛、阳极氧化、封孔等,每道工序对应一个或多个槽位。在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分析槽液的浓度,以检测槽液的浓度是否在管控范围内。目前常用的分析方法为:先将槽液进行采样,然后通过滴定分析法在槽液品样中滴入标液,然后人工依据标液的浓度和用量计算槽液的浓度。然而,人工计算的方式较为繁琐,且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出一种槽液分析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槽液分析方法,包括:
依据待分析槽液的槽位信息,匹配相应的标液信息及检测项目,其中所述标液信息包括至少一种标液的类型及相应的浓度,所述检测项目至少包括所述槽液的主成分的浓度;
获取对槽液样品进行标定的标液用量;
依据所述标液的浓度、所述标液用量及与所述检测项目相对应的运算模型,分析所述主成分的浓度。
进一步地,所述运算模型包括与所述检测项目相对应的经验系数。
分析所述主成分的浓度的步骤包括:
判断检测项目的种类为一种或多种;
依据检测项目的种类和标液的类别选择运算模型,并分析一种或多种主成分的浓度。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项目还包括所述槽液的关键因素;
在分析一种或多种主成分的浓度时,同时分析所述关键因素。
进一步地,当检测项目为一种时,与所述检测项目对应的第一运算模型为c=c0*V*f,其中c为待测浓度,c0为标液的浓度,V为标液用量,f为与检测项目对应的经验系数。
进一步地,当检测项目为两种时,一种检测项目对应上述第一检测模型,另一种检测项目对应第二运算模型,所述第二运算模型为:c1=[c01*V1-c02*V2]*f1,其中,c1为待测浓度,c01、c02分别为第一种标液的浓度和第二种标液的浓度,V1为第一种标液用量,V2、V3为第二种标液在两次标定过程中的用量,f1为第一种检测项目对应的经验系数。
进一步地,当检测项目为三种时,两种检测项目对应所述第一运算模型,另一种检测项目对应第三运算模型,所述第三运算模型为:c2=c0*(V1-V2)*f1,其中,V1、V2分别为标液首次用量和标液二次用量,f1为所述检测项目对应的经验系数。
进一步地,在匹配相应的标液信息及检测项目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电子(成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电子(成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45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