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14056.2 | 申请日: | 2020-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71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9 |
发明(设计)人: | 汤斌;张海森;黄金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百果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9/16 | 分类号: | H04L69/16;H04L12/66;H04L47/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传输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通过预设数据转发应用接收来自第一网卡队列的第一数据包,第一网卡队列与第一处理器核心存在对应关系,获取目标设备信息和预分配端口信息,以目标设备为源端,以预设数据转发应用为目的端,根据目标设备信息和预分配端口信息预估目标设备返回的用于响应第一数据包的第二数据包被分配的目标网卡队列,在目标网卡队列与第一网卡队列一致的情况下,通过预设数据转发应用利用预分配端口信息对应的预分配端口向目标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有效避免处理器核心切换的额外开销,同时提高缓存命中概率,进而提升整体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性能数据处理系统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多年来,处理器性能的提升主要依赖于工作频率的提高,然而由于受到功耗及发热等因素的影响,这种做法已接近极限,在此背景下,多核处理器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发展。
为了有效利用多核处理器,提高任务并行处理能力和吞吐量,现在的网卡基本都支持网卡多队列技术,例如,在配置有多核处理器的设备上,可以通过启用网卡的接收方扩展(Receive Side Scaling,RSS)功能,使同一条流的数据包,每次都能散列到网卡的同一个接收队列,同时,将每个接收队列绑定到一个处理器核心上,这样就可以多个处理器核心并行处理数据包,而且每个处理器核心都只有自己的传输队列,有效地避免了锁开销,同时,传输时的缓存不命中概率也相应的减少。
随着高速数据转发的需要,出现了一些具备数据转发功能的应用(可统称数据转发应用程序),可以配合RSS功能实现应用程序、处理器核心和网卡队列之间的亲和性。然而,对于一些应用场景来说,新建连接所分配的源端口具有随机性,无法保证回流的数据包仍被分配至原接收队列,会带来处理器核心切换的额外开销,因此,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优化现有的基于网卡多队列技术的数据传输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配置多核心处理器的计算机设备,该方法包括:
通过预设数据转发应用接收来自第一网卡队列的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网卡队列与第一处理器核心存在对应关系;
获取目标设备信息和预分配端口信息;
以目标设备为源端,以所述预设数据转发应用为目的端,根据所述目标设备信息和所述预分配端口信息预估所述目标设备返回的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第二数据包被分配的目标网卡队列;
在所述目标网卡队列与所述第一网卡队列一致的情况下,通过所述预设数据转发应用利用所述预分配端口信息对应的预分配端口向所述目标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集成于配置多核心处理器的计算机设备,该装置包括:
数据包接收模块,用于通过预设数据转发应用接收来自第一网卡队列的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网卡队列与第一处理器核心存在对应关系;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设备信息和预分配端口信息;
网卡队列预估模块,用于以目标设备为源端,以所述预设数据转发应用为目的端,根据所述目标设备信息和所述预分配端口信息预估所述目标设备返回的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第二数据包被分配的目标网卡队列;
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网卡队列与所述第一网卡队列一致的情况下,通过所述预设数据转发应用利用所述预分配端口信息对应的预分配端口向所述目标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百果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百果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40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