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用污泥自动排放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13798.3 | 申请日: | 2020-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8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梁;刘广荣;李勇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光和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乐易联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9 | 代理人: | 余哲玮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污泥 自动 排放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用污泥自动排放装置,驱动组件、第一绳索组、第二绳索组、滤渣栅栏板、搅动棒和封堵组件,所述第一绳索组一端与驱动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滤渣栅栏板连接,所述第二绳索组一端与驱动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搅动棒连接,所述封堵组件包括堵塞块以及通过多根立杆固定在堵塞块正上方的限位帽,所述堵塞块一侧侧壁与上表壁之间加工有出泥孔道,出泥孔道内活动嵌放有用于封堵出泥孔道的堵塞球,所述滤渣栅栏板位于限位帽的上方,且滤渣栅栏板下表面固定有提拉绳索,提拉绳索一端穿过限位帽并与堵塞球固定连接。本发明具有结构相对简单、成本不高、易于维修且排污比较充分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用污泥自动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来说,基本上各大工业领域都会涉及到污水排放问题,污水都是收集在一箱体或一水槽内进行初步处理后再排放给下游进行二级处理。而这些用于初步处理污水的箱体或者水槽使用一段时候后其内会沉积一定厚度的污泥。
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来处理或排放内部的污泥,第一种是在箱体或水槽底部安装排泥管,排泥管上安装电控阀或手控阀,需要排泥的时候打开阀门即可排泥,这种方式的主要缺陷是阀门承压能力不足时容易出现泄露问题,并且打开阀门一瞬间,底部聚集的污泥蜂涌而至容易出现瞬间堵塞额情况,同时大颗粒物也容易堵塞排泥管,导致维修起来相当不方便,因此这种方式虽然比较经济,但是排污效果不好;
第二种是在箱体或水槽底部安装自动刮泥机构,配合设计需要形状的刮泥口来将污泥排出,这种方式成本不仅比较高,而且机构的整体结构相对比较复杂,维修起来相当不方便,需要工作人员在箱体或水槽底部较长时间地观察故障原因及进行维修处理,一旦污水和污泥不能及时排出而发生故障后,对工作人员的维修环境也是一种挑战;
第三种是采用抽送的方式,将剩余高污泥浓度的污水一起抽送出来集中处理,这种方式针对小型的箱体或水槽效果较好,一旦箱体或水槽体型过大就需要采用大功率的抽泥泵,成本增高不说,这样抽出来的污泥不仅不方便收集(高射喷出),而且底部始终有部分污泥无法排出而导致排污不干净,因此这种方式存在使用局限和排污效率相对不高的缺陷。
介于以上主要三种目前污水排泥情况,亟需设计一种结构相对简单、成本不高、易于维修且排污比较充分的污泥自动排放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用污泥自动排放装置,该装置具有结构相对简单、成本不高、易于维修且排污比较充分的优势。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污水用污泥自动排放装置,驱动组件、第一绳索组、第二绳索组、滤渣栅栏板、搅动棒和封堵组件,所述第一绳索组一端与驱动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滤渣栅栏板连接,所述第二绳索组一端与驱动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搅动棒连接,所述封堵组件包括堵塞块以及通过多根立杆固定在堵塞块正上方的限位帽,所述堵塞块一侧侧壁与上表壁之间加工有出泥孔道,出泥孔道内活动嵌放有用于封堵出泥孔道的堵塞球,所述滤渣栅栏板位于限位帽的上方,且滤渣栅栏板下表面固定有提拉绳索,提拉绳索一端穿过限位帽并与堵塞球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动力电机、底座和卷筒,所述卷筒的侧环面与底座固定连接,卷筒内沿其轴向设置有可转动的转轴,转轴的两端均穿出卷筒,且穿出部分上套装有收绳盘,所述第一绳索组包括两股第一绳索,两股第一绳索一端分别采用同种绕向缠绕在两个收绳盘上,两股第一绳索另一端分别与滤渣栅栏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两侧均固定有用于限制第一绳索脱离收绳盘的限位端盖,所述第二绳索组包括两股第二绳索,两股第二绳索的一端分别采用与第一绳索同种绕向方式缠绕在两个收绳盘上,两股第二绳索的另一端分别与搅动棒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动力电机安装在其中一侧限位端盖上,且动力电机的输出轴可转动地穿过限位端盖并通过联轴器与转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帽的下表面加工有半球形孔,所述提拉绳索上端固定在滤渣栅栏板的下表面中心,提拉绳索下端穿过限位帽的中部并与堵塞球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光和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光和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37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