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原状盾构渣土免烧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11681.1 | 申请日: | 2020-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31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发明(设计)人: | 习智琴;李水生;许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8 | 分类号: | C04B28/08;C04B111/20;C04B111/27;C04B18/16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44 | 代理人: | 柏琳容 |
地址: | 410004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状 盾构 渣土 建筑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状盾构渣土免烧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原状盾构渣土免烧建筑材料,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原料组成:原状盾构渣土1‑100份,粒化高炉矿渣1‑60份,生石灰1‑10份,碳酸钠1‑10份,水玻璃1‑5份,水1‑20份。该免烧建筑材料遇水基本无泛碱现象产生,具有较好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干燥收缩值小,而且经济环保。本发明还包括上述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材材料和固废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原状盾构渣土免烧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首先,对于盾构渣土的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第一个难题就是脱水,传统的脱水方式不外乎晾干或烘干,而前者效率太低,后者经济上显然不划算,且高含泥率盾构渣土相比于其他类型土压平衡盾构渣土含水率更高、脱水更难。如若能将原状盾构渣土不脱水直接利用,将极大的降低渣土的前端处理成本,同时,又提高其后端产品附加值。其次,目前对于泥炭、淤泥、淤泥质土、泥炭质土等软土类,或者市政污泥、废弃泥浆、建筑渣土、尾矿等都是采用各种固化剂将其固化,强度最高者只有几兆帕,耐久性能也较差,远远达不到建筑材料的基本要求。
再次,采用传统的地质聚合物的方法能将盾构渣土固化,获得较好的力学性能,并且耐水、耐高温、耐酸碱腐蚀等,但是因为采用了碱性激发剂,不可避免的会将钠离子残留在试样内部,在遇水之后会游离至试样表面,并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盐类物质,导致风化形成。这不仅会影响材料的外表美观,更重要的是会对材料内部孔隙产生一定的压力,使材料内部结构疏松,并且开裂,进而加剧泛碱,导致材料粉化,最后使材料彻底丧失基本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泛碱被称为“混凝土的癌症”,对于地质聚合物材料来说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最后,在满足材料基本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前提下,如何降低其生产成本、保证经济性,也是渣土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如能克服原状盾构渣土含泥率高、含水率高,传统的固化方式强度低、耐久性差、泛碱严重,无法满足建筑材料的要求,以及不具备经济性等难点,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以原状盾构渣土为原料且能够避免泛碱的建筑材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原状盾构渣土免烧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原状盾构渣土免烧建筑材料,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原料组成:原状盾构渣土1-100份,粒化高炉矿渣1-60份,生石灰1-10份,碳酸钠1-10份,水玻璃1-5份,水1-20份。
优选地,所述原状盾构渣土的含泥率为70%以上。
优选地,所述粒化高炉矿渣的目数为200-400目。
优选地,所述生石灰含钙量为91%-95%,细度为200目通过率70%及以上。
优选地,所述碳酸钠的目数为150-200目;和/或,所述水玻璃为硅酸钠粉或者液体水玻璃,所述硅酸钠粉的模数为2.3-3.0,所述液体水玻璃的模数3.1-3.4。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上述原状盾构渣土免烧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比将水加入至原状盾构渣土中,搅拌得第一浆料;
2)按配比将粒化高炉矿渣、生石灰、碳酸钠和水玻璃加入至步骤1)的第一浆料中,继续搅拌得第二浆料;
3)将步骤2)的所述第二浆料浇筑入模,养护脱模,得所述原状盾构渣土免烧建筑材料。
优选地,在步骤1)中,按配比将所述水加入至所述原状盾构渣土中,搅拌5-10min得所述第一浆料。
优选地,在步骤2)中,按配比将所述粒化高炉矿渣、所述生石灰、所述碳酸钠和所述水玻璃加入至步骤1)的所述第一浆料中,继续搅拌5-10min得第二浆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16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