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系统及氨氮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10311.6 | 申请日: | 2020-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99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贾翰卿;王少众;段万喜;王宇;杨士梭;王丽娟;王玮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嘉澳环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0 | 分类号: | B09C1/00;B01D53/78;B01D53/58;B01D5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李兴林 |
地址: | 056108 河北省邯郸***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染 土壤 原位 修复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污染治理领域修复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系统及利用该修复系统对氨氮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的方法。所述污染土壤修复系统包括通风井,抽提井,气体抽提装置,气液分离装置,气体处理装置,废液收集装置,所述气体处理装置为酸性洗涤塔。本发明通过利用所述修复系统中的气体抽提装置从氨氮污染土壤中抽提氨氮气体;然后利用气液分离装置将氨氮气体与水分进行分离;最后利用气体处理装置对分离后的氨氮气体进行酸洗,并利用废液收集装置收集废液。本发明的土壤修复系统及方法成本低廉且安全可控,能够快速对氨氮污染土壤进行修复,且降低对环境二次污染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系统及利用该修复系统对氨氮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场地土壤中氨氮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工业生产企业如氮肥生产企业、以及化工厂和化学药品生产企业(生产工艺涉及氨水、铵类等化学原料),在生产车间、分装车间、药品储存仓库和厂区内运输途中造成的药品泄露。大量的氨氮污染物直接进入土壤中,吸附于土壤颗粒内外表面,由于其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容易在土壤中扩散,从而造成更大面积的土壤污染,甚至渗透到地下水中,造成严重的地下水污染,还会对地上生物造成危害。
目前我国已有氨氮污染土壤修复的工程案例,均是在认为剧烈扰动(如翻抛)的条件下,增大土壤颗粒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情况下,土壤中的氨氮会以氨气的形式挥发出来。常温解吸过程需要在密闭式大棚中进行,操作人员做好安全防护,并对氨气进行集中收集处理。目前上述处理方法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修复场地受限
常温解吸修复技术需要对污染场地的土壤开挖,对于场地上已有建筑或是已经硬化不适合进行土壤开挖的场地受限情况便不能应用此项技术。
2、存在二次污染
在异位常温解吸修复技术实施过程中,异位常温解吸技术是将场地内污染土壤进行挖掘清理后,运至密闭大棚中进行处置,因涉及污染土壤的挖掘清理、运输、异地堆置和处理,容易产生二次污染。
3、工程量大,成本高
对于氨氮污染深度大的场地,在异位常温解吸修复过程中,需要分区分层开挖受污染土壤,经处置后回填至原污染场地,该过程工程量大,需要较大场地堆放受污染土壤,而且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对氨氮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的方法。本发明的修复方法成本低廉且安全可控,能够快速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且降低对环境二次污染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系统,所述修复系统包括通风井,抽提井,气体抽提装置,气液分离装置,气体处理装置,废液收集装置,所述气体处理装置为酸性洗涤塔。
具体而言,本发明所述所述气体抽提装置为真空泵。优选的,所述真空泵的气流量为400-600L/S。
具体而言,本发明所述抽提井和所述通风井设置在氨氮污染土壤中,且其纵向深度为0-12m,横向范围为3-50m。本发明根据实际污染土壤的情况可以在污染土壤中设置若干抽提井和通风井。
具体而言,本发明所述气体抽提装置和所述气液分离装置之间还设置有气体监测装置。优选的,所述气体监测装置包括压力计、流量计、温度计中的一种或多种。
具体而言,本发明所述气体抽提装置,气体监测装置,液分离装置以及气体处理装置之间通过气体管路连接。优选的,所述气体管路上设置有取样口,对气液分离后的气体测定其浓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氨氮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所述的修复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嘉澳环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嘉澳环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03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