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冷循环系统、用于控制制冷循环系统的方法以及用于制冷循环系统的控制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07840.0 | 申请日: | 2020-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39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杨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江森自控空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3/00 | 分类号: | F24F3/00;F24F11/62;F24F11/84;F25B1/00;F25B41/34;F25B4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金成哲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 循环系统 用于 控制 方法 以及 控制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循环系统、用于控制制冷循环系统的方法以及用于制冷循环系统的控制器。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室外机、多个室内机以及用于使用至少一个EEV来控制制冷循环系统的控制器。控制器包括:速度PID组件,其使用用于驱动EEV的脉冲数来执行速度PID控制;三态控制器,其判断EEV的驱动状态并生成指定该驱动状态的脉冲命令;以及状态机,其根据由三态控制器生成的脉冲命令来驱动EEV。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循环系统,尤其涉及制冷循环系统及制冷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VRF(可变制冷剂流量)系统已作为建筑物的制冷系统而被已知。在传统的VRF系统中,使用EEV(电子膨胀阀)来控制在制冷循环系统中循环的制冷剂热力学状态。通过改变EEV的开度来对EEV进行电气控制,以达到所需的制冷能力,然而,几乎所有传统的VRF系统对EEV定位的控制都较差。
在EEV的当前控制策略中,使用脉冲控制命令来表示EEV的定位,即开度。在EEV长时间运转之后,脉冲数和EEV的实际位置将无法很好地匹配,并且脉冲将无法充分地控制EEV的定位。
在这样的当前系统中,会在经过一定运转时间之后将EEV复位为零位置,即,关闭位置。这种当前策略会给制冷系统带来干扰,并使制冷系统更加复杂。
已知一些用于控制EEV定位的技术,美国专利7,762,094B2(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其在计算脉冲数方面考虑了马达的运转速度。计算出的脉冲被提供给步进马达以控制膨胀阀的开度。
美国专利第9,606,516B2号(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速度式PID计算单元,其输出计算与偏差对应的量的速度式运转命令信号。该命令信号控制阀的打开/关闭。
尽管上述现有技术公开了EEV的基于速度的控制并且已知了EEV的基于速度的控制的上述现有技术,但是在制冷循环系统的长期运转之后控制EEV定位是不够的。
发明内容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制冷循环系统,其包括室外机、多个室内机以及用于使用至少一个EEV来控制制冷循环系统的控制器,该控制器包括:速度PID组件,其使用用于驱动EEV的脉冲数来执行速度PID控制;三态控制器,其判断EEV的驱动状态并生成指定该驱动状态的脉冲命令;状态机,其根据由三态控制器生成的脉冲命令来驱动EEV。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三态控制器包括存储用于判断驱动状态和相对于EEV的冲程时间放大的脉冲数的值的存储装置。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驱动状态是EEV的打开状态、关闭状态和停止状态。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三态控制器根据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值生成用于打开EEV的脉冲命令和用于关闭EEV的脉冲命令。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制冷循环系统接受在速度PID控制下的手动操作的请求,并允许使用速度PID组件的计算结果进行手动操作。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空调系统是VRF系统或PAC(封装的空气调节)系统。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制冷循环系统的方法,该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室外机和多个室内机,该方法包括:由速度PID组件使用用于驱动EEV的脉冲数来执行速度PID控制;由三态控制器判断EEV的驱动状态并生成指定该驱动状态的脉冲命令;由状态机根据由三态控制器生成的脉冲命令来驱动EEV。
附图说明
图1以根据本发明的包括制冷剂的一个实施方式示出了制冷循环系统。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硬件布置。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控制器的硬件架构。
图4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冲程时间的一个例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江森自控空调有限公司,未经日立江森自控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78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