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近简并多模微腔激光器、随机数产生装置及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205185.5 | 申请日: | 2020-03-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76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 发明(设计)人: | 肖金龙;马春光;肖志雄;郝友增;杨跃德;黄永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S5/10 | 分类号: | H01S5/10;G06F7/58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模微腔 激光器 随机数 产生 装置 应用 | ||
1.一种自发混沌的近简并多模微腔激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N电极层(101),用于提供电流注入通道;
一N型衬底(102),用于提供激光器机械支撑;
一第一限制层(103),用于提供激光光场限制;
一有源区层(104),用于提供激光增益介质;
一第二限制层(105),用于提供激光光场限制;
一欧姆接触层(106),用于降低接触电阻;以及
一P电极层(107),用于提供电流注入通道;
所述第一限制层(103)、有源区层(104)、第二限制层(105)、欧姆接触层(106)和P电极层(107)形成自发混沌的近简并多模谐振腔(11)和耦合于近简并多模谐振腔(11)的直连光波导(12),所述直连光波导端面设有出光口(1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简并多模微腔激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近简并多模谐振腔(11)基于全内反射模式或回音壁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简并多模微腔激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光口(108)为解理面或者端面镀膜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简并多模微腔激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近简并多模谐振腔(11)包括弧边六边形、弧边四边形、弧边八边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简并多模微腔激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源区层(104)为无掺杂多量子阱或量子点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简并多模微腔激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欧姆接触层(106)为P型掺杂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简并多模微腔激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近简并多模微腔激光器无需外光注入、无需光或电反馈。
8.一种随机数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近简并多模微腔激光器(1),用于产生混沌激光;
一光电探测器(2),用于将混沌激光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一隔直电容器(3),用于将电信号的直流分量滤波,只保留交流分量;以及
一模数转换器(5),将模拟电信号高速转换为数字信号,提取ADC最低有效位作为真随机数将模拟滤波后的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提取模数转换器最低有效位作为真随机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随机数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随机数产生装置还包括用于放大电信号的电放大器(4),所述电放大器(4)设置在隔直电容器(3)和模数转换器(5)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近简并多模微腔激光器或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随机数产生装置在蒙特卡洛仿真、大规模并行计算及保密通信领域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518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