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声音的掩蔽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02057.5 | 申请日: | 2020-03-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7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 发明(设计)人: | 宋贤高;吴融融;刘嘉禾;高俊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M1/19 | 分类号: | H04M1/19;G10K11/175;G10K11/17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常忠良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声音 掩蔽 方法 装置 终端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声音的掩蔽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当终端设备通过受话器作为音频信号的输出端时,基于音频信号确定掩蔽声音信号,再通过扬声器发射掩蔽声音信号。由于该掩蔽声音信号是依据音频信号确定的,并且扬声器与受话器相对于远场的距离差异较小,因此掩蔽声音信号能够较好地掩蔽受话器的漏音,防止通话语音中的信息泄露。此外,由于掩蔽声音信号和声音信号分别由扬声器和受话器输出,当听者以受话器收听声音信号时,扬声器与受话器相对于听者耳朵的距离差异较大,因此掩蔽声音信号对听者收听声音信号的干扰较小,不会影响听者的通话质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声音的掩蔽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讯设备已经普遍应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人们通过移动通讯设备建立通讯连接,开展通话。通常在使用移动通讯设备通话时,听者以受话器收听对方的声音,但是当听者处于静室、对方的音量较大或受话器的播放音量较大时,位于听者附近的其他人(以下简称旁听者)也可能收听到受话器传出的语音。一方面,受话器传出的语音容易对旁听者产生干扰;另一方面,这可能导致部分或全部的语音泄露到旁听者耳中,语音中的隐私信息或机密信息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可以通过对受话器待播放的语音进行处理的方式以避免通话语音的隐私信息或机密信息泄露。但是该方法需要处理受话器待播放的语音,与此同时会影响听者的通话质量。
目前,在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通话时,如何保证通话内容的私密性并避免对听者的通话质量造成干扰,已经成为本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声音的掩蔽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在不影响听者的通话质量的前提下,防止旁听者听懂受话器漏音中的信息。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声音的掩蔽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任意具有通讯功能且包含受话器和扬声器的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
当终端设备通过受话器作为音频信号的输出端时,根据音频信号确定掩蔽声音信号;
通过扬声器发射掩蔽声音信号,掩蔽声音信号用于向远场掩蔽受话器输出的音频信号。例如,可以控制扬声器输出该掩蔽声音信号。
该方法中掩蔽声音信号是依据音频信号确定的,并且对于远场而言,扬声器与远场距离和受话器与远场距离相差较小,因此音频信号能够被掩蔽声音信号有效掩蔽。另外,对于听者耳朵,音频信号的衰减幅度明显小于,掩蔽声音信号反而会被音频信号掩蔽,因此扬声器发射的掩蔽声音信号不会对听者耳朵造成干扰,从而避免对听者通话质量造成影响。
受话器播放的音频信号可以包括多种类型的音频信号,例如人的语音信号、动物的声音信号或音乐等。
掩蔽声音信号可以是根据音频信号确定的。例如,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音频信号从预先生成的音频库中选择或匹配出对应的掩蔽声音信号。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还可以根据实时的下行音频信号生成掩蔽声音信号。
通过频谱特性分析可以匹配粉噪信号或者白噪信号作为掩蔽声音信号,还可以通过频谱特性分析生成粉噪信号或白噪信号作为掩蔽声音信号。另外,还可以基于音频信号进行具体分析,对音频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后匹配针对性的掩蔽声音信号;或者基于音频信号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操作,例如时域反转、增强处理等,生成掩蔽声音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根据音频信号确定掩蔽声音信号,具体可以包括:
对音频信号进行频谱分析,获得频谱响应;
根据频谱响应生成掩蔽声音信号。
依据音频信号的频谱响应生成掩蔽声音信号,保证掩蔽声音信号与音频信号的频谱响应相互匹配,从而使掩蔽声音信号能够高效掩蔽受话器输出的音频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20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