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梯的电力通风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99236.8 | 申请日: | 2020-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28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谭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永强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B08B1/00;B08B1/04;F24F7/0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24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梯 电力 通风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梯的电力通风系统,包括电梯井道、重力开关、出风板、轿厢门、轿厢、轿厢通风装置、井道通风装置、辅助清理装置、送风管和触碰开关,电梯井道的顶部和底部外侧设有井道通风装置、内侧设有辅助清理装置,电梯井道内设有轿厢,轿厢一侧设有轿厢门,两轿厢门相对的一侧设有触碰开关,触碰开关和轿厢通风装置电性连接,所述轿厢顶部外侧设有重力开关和轿厢通风装置、内侧设有出风板,轿厢通风装置通过送风管和出风板连通,所述重力开关和井道通风装置电性连接。本发明的优点:本系统节能环保,降低电能使用能耗,能够及时跟换轿厢内部空气,还具备清理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领域,更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电梯的电力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用于多层建筑内的人员或货物运输,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梯已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前电梯行业越做越好、越做越精湛,但是随着做工的良好发展,使得电梯内部由于密闭性太好而造成通风性差,导致乘坐电梯时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乘坐电梯的感受大打折扣,尤其是在医院里面使用的电梯,环境中药味重,乘客容易造成不适,当乘客里面有小孩和老人时,容易由于空气质量差而产生不适。
由于电梯井道、轿厢是相对封闭空间,空气流通不畅,长时间使用导致电梯轿厢内的空气质量较差,为了保证电梯轿厢内的空气质量,需要增设电梯通风装置增强空气流通。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电梯轿厢通风装置仅仅包含通风作用,由于电梯井道内的空气潮湿,吹进电梯轿厢内的空气潮湿且容易携带细菌等,不利于乘客的身体健康。特别是用于高楼大厦内的电梯,无论是电梯上行还是下行,乘坐时间较长,电梯内部空气流通显得尤其重要。
现有技术中也有在轿厢顶部安装通风装置的技术出现,但是该通风装置仅限于将电梯井道内部空气吸入到轿厢内,电梯井道内部空气得不到及时更新,虽然也能够对轿厢内部进行通风,但是效果不佳。
从电梯本身的故障率和使用成本考虑,现有的电梯在轿厢上行时,轿厢上方空气受到挤压,而被挤压的空气无法及时排出,导致轿厢上行的时候阻力大,需要使用大功率曳引机、增加成本,同时曳引机大功率工作电能使用量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梯的电力通风系统,本系统通过轴流风机的鼓风,并在重力开关的控制下,能够及时将电梯井道内部空气和外部环境中的新鲜空气进行大量的交换,通过轿厢通风装置除尘和过滤后鼓入轿厢,为轿厢内部提供新鲜空气,解决现有的医院电梯通风不良的问题;轴流风机在重力开关的控制作用下能够在轿厢上行时将轿厢上部空气吸出外部环境、将外部空气鼓入轿厢下方空间,能够在轿厢下行时将轿厢下部空气吸出外部环境、将外部空气鼓入轿厢上方空间,为牵引轿厢的曳引机减负,降低了曳引机的使用成本;同时还具备清理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电梯的电力通风系统,包括电梯井道、重力开关、出风板、轿厢门、轿厢、轿厢通风装置、井道通风装置、辅助清理装置、送风管和触碰开关,电梯井道的顶部和底部外侧设有井道通风装置、内侧设有辅助清理装置,电梯井道内设有轿厢,轿厢一侧设有轿厢门,两轿厢门相对的一侧设有触碰开关,触碰开关和轿厢通风装置电性连接,所述轿厢顶部外侧设有重力开关和轿厢通风装置、内侧设有出风板,轿厢通风装置通过送风管和出风板连通,所述重力开关和井道通风装置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重力开关包括立柱、下挡板、第一下电极柱、第一上电极柱、安装板、第二下电极柱、第二上电极柱、上挡板、弹簧和配重块,所述立柱和轿厢顶部固定连接,立柱侧部分别连接下挡板和上挡板,下挡板上侧安装有第一下电极柱,所述配重块下侧和第一下电极柱对应安装有第一上电极柱,第一下电极柱位于第一上电极柱正下方;所述上挡板中部通过弹簧和配重块弹性连接,配重块一侧连接安装板,安装板上安装有第二下电极柱,所述上挡板下侧和第二下电极柱对应安装有第二上电极柱,第二下电极柱位于第二上电极柱正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永强,未经谭永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92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