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乳胶手套涂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99052.1 | 申请日: | 2020-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62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孙小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申旭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7/04 | 分类号: | B05C7/04;B05C13/02;B05C11/08 |
代理公司: | 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9 | 代理人: | 徐国法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乳胶手套 涂层 装置 | ||
1.一种乳胶手套涂层装置,包括底脚,底板,支柱,收集盒,顶板和液风双口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套开口装置,翻转装置,内涂层辅助装置和控制屏;底脚顶部与底板进行焊接;底板顶端右侧与支柱进行焊接;底板顶中部与收集盒相连接;底板顶端中右侧与手套开口装置相连接;底板顶中后侧设置有翻转装置,并且翻转装置内底部后侧与手套开口装置相连接;底板顶端中部设置有内涂层辅助装置,并且内涂层辅助装置位于收集盒上方,而且内涂层辅助装置顶端右侧与手套开口装置相连接;支柱顶端与顶板相连接,并且顶板底中部与手套开口装置相连接,而且顶板底中部后侧与翻转装置相连接;支柱右中部设置有控制屏;
包括电机,第一传动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第五传动轮,第一电动推杆,第一直齿轮,第二电动推杆,第二直齿轮,第六传动轮,第七传动轮,第三电动推杆,第三直齿轮,第一内齿轮,第一正纹丝杆,第一传动框,第一反纹丝杆,第二传动框,第二反纹丝杆,第二正纹丝杆,第二内齿轮,第一传动板,第二传动板,第三反纹丝杆,第三正纹丝杆,第三内齿轮,第三传动板和第四传动板;电机左侧与第一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左侧与第一锥齿轮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一锥齿轮右侧与电机相连接;第一传动轮顶部与第三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一锥齿轮左顶部与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第二锥齿轮顶部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顶部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四传动轮底部与第一传动轮相连接;第三传动轮左侧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顶部与第五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五传动轮底部与第一传动轮相连接;第四传动轮左侧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轮左侧与第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一电动推杆左侧与第一直齿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一直齿轮左方设置有第二内齿轮;第二电动推杆左侧与第二直齿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直齿轮左方设置有第一内齿轮;第六传动轮底部与第七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右侧与第三电动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三电动推杆右侧与第三直齿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直齿轮右方设置有第三内齿轮;第一内齿轮左侧与第一正纹丝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一正纹丝杆外表面左侧与第一传动框进行传动连接;第一正纹丝杆左侧与第一反纹丝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框内左底部与第二反纹丝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框内右底部与第二正纹丝杆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二正纹丝杆左侧与第二反纹丝杆相连接,而且第二正纹丝杆右侧与第二内齿轮相连接;第一反纹丝杆外表面右侧与第二传动框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框内左底部与第三反纹丝杆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三反纹丝杆左侧与第三内齿轮相连接;第二传动框内右底部与第三正纹丝杆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三正纹丝杆左侧与第三反纹丝杆相连接;第二反纹丝杆外表面右侧与第一传动板进行传动连接;第二正纹丝杆外表面左侧与第二传动板进行传动连接;第三反纹丝杆外表面右侧与第三传动板进行传动连接;第三正纹丝杆外表面左侧与第四传动板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左后侧与翻转装置相连接;第三传动轮左侧与内涂层辅助装置相连接;
包括第八传动轮,第四电动推杆,第四直齿轮,第五直齿轮,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一传动杆,第一转动圆盘,第一圆盘套,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第一可转夹板,第一固定夹板,第二转动圆盘,第二圆盘套,第二传动杆,第七锥齿轮,第八锥齿轮,第六直齿轮,第三传动杆,第九锥齿轮,第十锥齿轮,第二可转板夹,第二固定板夹,第十一锥齿轮,第十二锥齿轮和第七直齿轮;第八传动轮顶部与第四电动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四电动推杆顶部与第四直齿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四直齿轮左侧与第五直齿轮相互啮合;第五直齿轮顶部与第三锥齿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锥齿轮底左侧与第四锥齿轮相互啮合;第四锥齿轮左侧与第一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中右侧与第一转动圆盘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左侧与第二转动圆盘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左侧与第五锥齿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一转动圆盘侧壁与第一圆盘套进行滑动连接;第五锥齿轮左底部与第六锥齿轮相互啮合;第六锥齿轮外表面底部与第一可转夹板进行传动连接;第六锥齿轮底部与第一固定夹板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一固定夹板右侧与第二转动圆盘相连接;第二转动圆盘侧壁与第二圆盘套进行滑动连接;第二转动圆盘右中部与第二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中右侧与第一转动圆盘相连接;第二转动圆盘内中底部与第三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三传动杆外表面中左侧与第一转动圆盘相连接;第二传动杆右侧与第七锥齿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七锥齿轮右顶部与第八锥齿轮相互啮合;第八锥齿轮底部与第六直齿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杆左侧与第九锥齿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杆右侧与第十一锥齿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九锥齿轮左底部与第十锥齿轮相互啮合;第十锥齿轮外表面底部与第二可转板夹进行传动连接;第十锥齿轮底部与第二固定板夹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固定板夹右侧与第二转动圆盘相连接;第十一锥齿轮右顶部与第十二锥齿轮相互啮合;第十二锥齿轮底部与第七直齿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左前侧与第二传动轮相连接;
包括第九传动轮,第十传动轮,第十三锥齿轮,第十四锥齿轮,第十一传动轮,第一杆套,第一伸缩转动杆,第一套杆块,第一转轮,第一滑动杆,第一轨道杆,第十二传动轮,第十三传动轮,第八直齿轮,第九直齿轮,第二杆套,第二伸缩转动杆,第二套杆块,第二滑动杆,第二轨道杆和第二转轮;第九传动轮底部与第十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左侧与第十三锥齿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三锥齿轮左后侧与第十四锥齿轮相互啮合;第十四锥齿轮后端轴心与左下侧与第十一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后端轴心与第一杆套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左下侧与第十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一杆套内中部与第一伸缩转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伸缩转动杆后右侧与第一套杆块进行传动连接;第一套杆块左侧与第一转轮相连接;第一套杆块内中部与第一滑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一滑动杆内底部与第一轨道杆进行滑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左侧与第十三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三传动轮左上侧与第八直齿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八直齿轮右上侧与第九直齿轮相互啮合;第九直齿轮后端轴心与第二杆套进行传动连接;第二杆套内中部与第二伸缩转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伸缩转动杆后左侧与第二套杆块进行传动连接;第二套杆块内中部与第二滑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二套杆块右侧与第二转轮相连接;第二滑动杆内底部与第二轨道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九传动轮右侧与第三传动轮相连接;
当第四电动推杆伸缩使第四直齿轮与第五直齿轮相互啮合,第八传动轮传动第四电动推杆,第四电动推杆传动第四直齿轮,第四直齿轮啮合传动第五直齿轮,第五直齿轮带动第三锥齿轮旋转,第三锥齿轮啮合传动第四锥齿轮,第四锥齿轮接着传动第一传动杆,然后第一传动杆带动第五锥齿轮旋转,第五锥齿轮啮合传动第六锥齿轮,第六锥齿轮带动第一可转夹板旋转;当第四电动推杆伸缩使第四直齿轮与第六直齿轮相互啮合,第八传动轮传动第四电动推杆,第四电动推杆传动第四直齿轮,第四直齿轮啮合传动第六直齿轮,第六直齿轮带动第八锥齿轮旋转,然后第八锥齿轮啮合传动第七锥齿轮,接着第七锥齿轮传动第二传动杆,第二传动杆同时传动第一转动圆盘和第二转动圆盘旋转;当第四电动推杆伸缩使第四直齿轮与第七直齿轮相互啮合,第八传动轮传动第四电动推杆,第四电动推杆传动第四直齿轮,第四直齿轮啮合传动第七直齿轮,第七直齿轮带动第十二锥齿轮旋转,第十二锥齿轮接着啮合传动第十一锥齿轮,然后第十一锥齿轮带动第三传动杆,第三传动杆接着传动第九锥齿轮,第九锥齿轮再啮合传动第十锥齿轮,第十锥齿轮再带动第二可转板夹转动;当第四电动推杆伸缩使第四直齿轮同时不与第五直齿轮、第六直齿轮和第七直齿轮相互啮合,装置保持静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申旭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未经蚌埠申旭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905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