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站天线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98924.2 | 申请日: | 2020-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73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发明(设计)人: | 陈长富;张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24 | 分类号: | H01Q1/24;H01Q1/36;H01Q1/48;H01Q1/50;H01Q19/10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田菁 |
地址: | 美国北卡***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站 天线 | ||
本发明涉及基站天线。基站天线可以包括:反射器,提供接地平面;第一辐射元件阵列,包括被布置在所述反射器上的至少一个第一交叉极化辐射元件;以及第一寄生元件阵列,包括分别大致平行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交叉极化辐射元件的第一纵向轴线延伸、到所述第一纵向轴线的距离依次增大、并被分别耦接到所述反射器的第一至第三对寄生元件,所述第一至第三对寄生元件中的每对寄生元件包括基本对称地被布置在所述第一纵向轴线两侧的一对寄生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对寄生元件、第二对寄生元件、第三对寄生元件、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交叉极化辐射元件中的任意两者在所述第一纵向轴线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系统,更具体地,涉及基站天线。
背景技术
在蜂窝通信系统中,地理区域被划分为一系列区域,这些区域被称为“小区”,由相应的基站服务。每个基站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这样的一个或多个天线被配置为提供与基站所服务的小区内的移动用户的双向射频(“RF”)通信。在许多情况下,每个小区被划分为“扇区”。在一种常见的配置中,六角形的小区在方位平面中被划分为三个120°的扇区,每个扇区由一个或多个基站天线提供服务,这些天线的方位角半功率波束宽度(HPBW)约为65°。通常,基站天线安装在塔上,其中由基站天线产生的辐射图案(在本文中也称为“天线波束”)向外指向。基站天线通常被实现为辐射元件的线性或平面相控阵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基站天线。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天线,包括:反射器,提供接地平面;第一辐射元件阵列,包括被布置在所述反射器上的至少一个第一交叉极化辐射元件;以及第一寄生元件阵列,包括分别大致平行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交叉极化辐射元件的第一纵向轴线延伸、并被分别耦接到所述反射器的第一至第三对寄生元件,所述第一至第三对寄生元件中的每对寄生元件包括基本对称地被布置在所述第一纵向轴线两侧的一对寄生元件,所述第一至第三对寄生元件到所述第一纵向轴线的距离依次增大,其中,所述第一对寄生元件、第二对寄生元件、第三对寄生元件、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交叉极化辐射元件中的任意两者在所述第一纵向轴线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天线,包括:反射器,提供接地平面;辐射元件阵列,包括分别大致平行于所述基站天线的纵向轴线被布置在所述反射器上的横向相邻的第一列和第二列交叉极化辐射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列包括第一辐射元件,第二列包括第二辐射元件;以及寄生元件阵列,包括分别大致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延伸并被耦接到所述反射器的在所述第一列和第二列之间的第一至第五寄生元件,所述第一至第五寄生元件在水平方向依次相互间隔,其中,所述第一寄生元件、第二寄生元件、第三寄生元件、以及所述第一辐射元件中的任意两者在所述纵向轴线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并且所述第三寄生元件、第四寄生元件、第五寄生元件、以及所述第二辐射元件中的任意两者在所述纵向轴线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天线,包括:反射器,提供接地平面;辐射元件,被布置在所述反射器上,所述辐射元件包括相对于所述辐射元件的纵向轴线倾斜-45度的偶极子辐射器和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倾斜+45度的偶极子辐射器;以及寄生元件阵列,包括分别大致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延伸、并被分别耦接到所述反射器的第一至第三对寄生元件,所述第一至第三对寄生元件中的每对寄生元件包括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基本对称地被布置在所述辐射元件两侧的一对寄生元件,所述第一至第三对寄生元件到所述纵向轴线的距离依次增大,其中,所述第一对寄生元件、第二对寄生元件、第三对寄生元件、以及所述辐射元件中的任意两者在所述纵向轴线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89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