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喷淋直接接触式高温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96116.2 | 申请日: | 202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6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孟庆杭;梁林;吴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徐矿综合利用发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5/06 | 分类号: | F23J15/06;F23J15/02;F23J15/04;B01D53/78;B01D5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淮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5 | 代理人: | 张旭 |
地址: | 221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喷淋 直接 接触 高温 烟气 余热 回收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喷淋直接接触式高温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及方法,包括烟囱、除尘器、脱硫装置、引风机、喷淋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加药泵、过滤装置、底部排污泵、供热水箱、供热水泵和循环喷淋泵,高温烟气在喷淋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内与常温水进行热交换后,使其温度降低至85~95℃,然后经过除尘器除尘及脱硫装置脱硫后从烟囱排出;同时热交换后的水经过PH值中和及杂质过滤后进入供热水箱,当供热水箱内的水温达到80~90℃时,为热网用户供暖;从而能有效对烟气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大幅度降低锅炉排烟热损失,增加锅炉的热效率,最终实现降低企业成本和节能环保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及方法,具体是一种喷淋直接接触式高温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石油化工、电力生产中,通常需要利用锅炉产生的高温烟气来加热工艺介质或产生高温高压蒸汽。从锅炉出来的高温烟气先通过高温换热设备加热工艺介质或产生高温高压蒸汽,再在中温换热设备里加热工艺介质或产生中温蒸汽,最后进入低温换热设备预热助燃的空气,温度降到130~150℃后,通过烟囱最终排向环境大气。由于排放的烟气温度过高,不仅导致锅炉的炉热效率降低,直接造成余热的浪费和燃料的大量消耗;而且会对周围的大气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目前我国的燃煤企业普遍面临着如何更经济、高效的降低锅炉排烟热损失,提高锅炉热效率这一技术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急需一种能够达到设备简单、经济和节能要求的烟气余热回收综合利用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喷淋直接接触式高温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及方法,其实施方便,能将烟气的温度降低到95℃以下,从而有效对烟气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增加锅炉的热效率,最终实现降低企业成本和节能环保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喷淋直接接触式高温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烟囱、除尘器、脱硫装置、引风机、喷淋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加药泵、过滤装置、底部排污泵、供热水箱、供热水泵和循环喷淋泵,
锅炉尾部烟道出口通过烟气主管路与喷淋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的烟气进口连接,喷淋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的顶部开设烟气出口,烟气分支管路两端分别连接喷淋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的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喷淋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的烟气出口与除尘器的烟气进口连接,除尘器的烟气出口与引风机的进气端连接,引风机的出气端与脱硫装置的进气端连接,脱硫装置的出气端与烟囱连接;
喷淋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的两侧下部对称开设加药口和热水排出口,加药泵的输出端与喷淋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的加药口连接;喷淋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的热水排出口与过滤装置的一端连接,过滤装置另一端与供热水箱的进水口连接;喷淋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的底部开设底部排污口,底部排污口与底部排污泵的进口连接,底部排污泵的出口和过滤装置的排污口均与化学反应沉淀池连接;过滤装置的进水清洗口接冲洗水管路;供热水箱的供水口通过供热水泵及供水管路为热网用户供暖,换热后的热水通过回水管路从回水口进入供热水箱内;循环喷淋泵的进水端与供热水箱顶部的循环水出口连接,循环喷淋泵的出水端与喷淋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的循环水进口连接,所述喷淋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内设有多个喷嘴,多个喷嘴均与循环水进口连接;
所述烟气分支管路和喷淋直接接触式换热器之间的烟气主管路上设有截止阀Ⅰ,烟气分支管路上设有截止阀Ⅱ,喷淋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的烟气出口与除尘器的烟气进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截止阀Ⅲ。
进一步,所述过滤装置为由两路滤网式过滤器并联组成。
进一步,所述供热水箱顶部开设补水口,补水口连接补水管路。
一种喷淋直接接触式高温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回收方法,具体步骤为:
A、通过补水管路及补水口向供热水箱内注入常温水,启动循环喷淋泵,使供热水箱内的常温水持续经过循环水进口后通过多个喷嘴喷出,进入喷淋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徐矿综合利用发电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徐矿综合利用发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61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