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间歇性有压流体的单循环定量添加阀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95404.6 | 申请日: | 202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5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孟祥柳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祥柳 |
主分类号: | F16N7/32 | 分类号: | F16N7/32;F16N23/00;F16N27/02 |
代理公司: | 合肥方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8 | 代理人: | 宋萍 |
地址: | 237462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间歇性 流体 单循环 定量 添加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间歇性有压流体的单循环定量添加阀,包括压力源通道(10),储液器(12)以及阀体(3),所述阀体(3)内设置有阀芯(2);所述阀芯(2)的上,下端面分别设置有压缩腔Ⅰ(14)和压缩腔Ⅱ(11);所述压力源通道(10)通过压力出口Ⅰ连通压缩腔Ⅰ(14);所述压缩腔Ⅱ(11)与储液器(12)相连通;所述连通压缩腔Ⅱ(11)与储液器(12)的通道Ⅱ内设置有单向阀Ⅰ;所述单向阀Ⅰ的进油口在储液器(12)一端,出油口在压缩腔Ⅱ(11)一端;所述压缩腔Ⅱ(11)上设置有输出通道(2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阀,尤其是一种基于间歇性有压流体的单循环定量添加阀。
背景技术
气动技术是以空气压缩机作为动力源,以压缩空气为工作介质进行能量传递的一种技术,具有高速高效,清洁安全,低成本等特点,应用十分广泛。但是气动设备作为一种较为精密的设备,对润滑具有很高的要求,而现有技术中的相关产品缺陷往往都与润滑有关,如:
1.保养繁琐:设备需要手工拆卸螺丝后进行润滑,保养周期短操作频繁;
2.结构复杂:气动设备工作时接口及管道存在律动引起的泄露现象,导致油雾不能有效的输送到目标工件上;
3.工作环境限制:实际操作很难做到及时及地的添加润滑油进行规范的保养工作;
4.工作环境要求高:必须按照气动设备工作周期情况给油润滑;
5.现实工作环境复杂:现有的气动润滑设备对使用环境较为严苛,在复杂环境下,气动设备的润滑效果较差,但又要保证气动设备的输出功率,满足作业需要,使用远超过额定压力的气源是较为普遍的做法,气动设备在这种工作环境中无疑陷入了恶性循环;基于以上原因产生的结果,如常见的气动设备风炮.气镐.气动角磨机.风批等等,其普遍寿命只是理论寿命的40%-70%;如,现有气动设备中最常用的油雾器(添加气动润滑油),通过压力差将油杯中的油吸起,经节流阀流入视油窗,从滴油器上方的小孔滴下后被高速气流雾化后随气流流入气动元件内,从而实现对气动设备的润滑,但是,这类设备由于通过压力差原理,一旦设备存在压力差,该设备就会源源不断的供油,显然,气动设备保养手册上有明确气动设备的气动油(润滑油)的添加量,因此,油雾器的超量供油模式并不适用于大部分的气动设备。并且,由于气动设备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如风炮,使用环境复杂,需要经常转向,而油雾器由于基于压差原理,由虹吸管吸出储液腔内的油液,因此,其对安装方向有极其严格的限定,明显不能适用风炮等需要经常转向使用的设备,所以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往往在气源设备上安装,再通过管道连接气动设备,而这种方式,1.由于管道的介入,因此,容易在管道的接头(或者,接头老化状态)上产生漏油的现象;2.由于管道长度问题,油雾在管道内容易凝结在管道内壁上。
基于以上的现状,现在在一些较为高级的气动设备上,采用如专利申请号2016111192146所公开的一种气动系统油液润滑装置、专利申请号2014106103020所公开的一种微量润滑系统精密润滑泵、专利申请号2010202335651所公开的一种简易油雾发生器等技术解决以上相关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基于间歇性有压流体的自动定量添加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间歇性有压流体的单循环定量添加阀,包括压力源通道,储液器以及阀体,所述阀体内设置有阀芯;所述阀芯的上,下端面分别设置有压缩腔Ⅰ和压缩腔Ⅱ;所述压力源通道通过压力出口Ⅰ连通压缩腔Ⅰ;所述压缩腔Ⅱ与储液器相连通;所述连通压缩腔Ⅱ与储液器的通道Ⅱ内设置有单向阀Ⅰ;所述单向阀Ⅰ的进油口在储液器一端,出油口在压缩腔Ⅱ一端;所述压缩腔Ⅱ上设置有输出通道。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间歇性有压流体的单循环定量添加阀的改进:所述阀芯的上端面面积大于下端面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祥柳,未经孟祥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54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业园区的节能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托辊结构及取料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