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块热水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94816.8 | 申请日: | 202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0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伍柏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伍柏峰 |
主分类号: | F24H7/00 | 分类号: | F24H7/00;F24H9/18;F24H9/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金信启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84 | 代理人: | 陈艳梅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 热水器 | ||
本发明属于热水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块化的新型热水器。通过把热水器易损件及耐用件分别做成不同的模块,不同的模块都是独立的部件,模块之间通过易于拆装的结构进行组合,以实现低维护成本和低换购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水器领域,特别是一种模块化热水器。
背景技术
传统带水箱的热水器,体积庞大,安装拆卸麻烦,给售后维修带来很大的问题,厂家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售后网络才能保障良好的售后服务;另外,当热水器过了保修期某个部件损坏,整台热水器就报废,换购成本高,报废的产品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环境。由于储水式热水器的体积比较大,当某个部件损坏时,消费者自行拆卸拿到维修点维修将不可能,需要维后服务人员上门服务,人工费用高,售后人员上门不及时,或者乱收费,给消费者的体验也不好。
同时,传统带水箱的热水器,主流产品不能实现即热效果,导致长期保温浪费能源,同时加热时间长也影响体验,结水垢等问题也得不到解决,当然已经有一系列的方案已经经济的实现即热、蓄热双模效果,但本专利不仅继承了双模、不结水垢等问题,同时解决了售后、换购成本等问题,同时在发明专利“一种双模热水器”的基础上还增强了换热效率,解决了加热噪音问题。
本专利把热水器的零部件分为易损件和耐用件,把易损件集成在一个部件中,而耐用件集成在另一个部件中,两个部件通过易于拆装的结构组合,组合好之后就是一台完整的热水器。比如水箱就是耐用件,在寿命期内几乎不会出现问题。尤其是本发明中采用换热加热的方案,由于自来水的压力都由换热器来承担,水箱可以用塑料吹塑一体成型做成敞开形式,不需要承受自来水压,只用于储存热能,用PP塑料一体成型使得水箱甚至可达50年左右的寿命,而换热器采用316不锈钢管制作,在自来水中寿命也可达50年以上。电子部件、发热部件、电气部件这些都是热水器易坏的部分,集成封装在一个外壳中做成发热模块,其体积最小可以做到500毫升矿泉水瓶的1.5倍左右。发热模块与蓄热模块通过易于拆装的形式组装成一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热水器,当发热模块中有零件损坏时,用户自行拆下整个模块,到经销商处更换一个完好的模块自行再装上即可。当热水器由于使用年限损坏或更换新款,也只需购买一个新的发热模块,蓄热模块不需要更换,省钱省事还保护了环境。
当然,通过本发明可以很容易的想到:模块化也不仅限于分成两个部件,比如可分为蓄热、发热、电子控制三个部件。不过本专利认为过多部件会增加成本,还会增加故障点,所以本专利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热水器做成两个部件是切合实际的,多个部件的模块,本发明权利要求书中没有体现,但通过本专利是能轻易想到,是缺乏创造性也不能带来积极效果的,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热水器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面技术解决方案解决的:
一种模块热水器,包括发热模块、蓄热模块,所述发热模块包含发热单元 1、控制单元2,所述蓄热模块包含水箱3、保温层4,所述发热模块和蓄热模块都为独立的部件,所述发热模块与蓄热模块通过可拆装结构实现拆卸和组合,所述发热模块与蓄热模块组合在一起构成热水器整体。
进一步地,发热模块与蓄热模块上设有接口,所述接口连通在一起构成发热模块与蓄热模块的水流通道,发热模块通过自然对流或强制对流加热蓄热模块中的蓄热介质。
进一步地,发热单元包括发热器7、发热器壳8、二级换热器9,所述发热器和二级换热器装配在发热器壳内,所述蓄热模块还包含一级换热器10,一级换热器装在水箱3中,所述一级换热器的出水端与二级换热器的进水端通过可拆装结构连接。
发热模块设有冷水接头11、热水接头12、对流接口一22,所述对流接口一连接到发热器壳上,所述对流接口一22为一个或多个,所述蓄热模块还包括对流接口二23,所述对流接口二连接到水箱3上,所述对流接口一与对流接口二连接后构成发热模块与蓄热模块对流换热的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伍柏峰,未经伍柏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48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