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净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94130.9 | 申请日: | 202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2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杨玉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玉梅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1/00;B02C4/10;B02C4/28;B02C4/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新***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净化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净化装置。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污水净化装置。一种污水净化装置,包括支控制屏、支柱、油脂分离装置、速沉装置、聚碾装置和收集盒;承接平台顶端中左侧与支柱相连接;承接平台右侧与速沉装置相连接;支柱顶端与油脂分离装置相连接。本发明达到了利用油脂密度小于水的物理性质,抬高装置内的水位,再用分隔板将表层油脂与主体污水分流分离,过程中不使用化学试剂,绿色环保;加速污水中的有用物质沉淀,并对物质进行预先处理,比传统的等待自然沉淀,效率更高,同时还节省了后续加工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共有60多万个行政村、250多万个自然村,生活着近8亿人口且居住较分散。由于目前我国村镇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大部分农村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周边水体,严重污染地表地下水体,同时对土壤及大气也造成一定的影响,潜在危害人类和动植物生命健康安全。但是,由于农村污水一般为合流制排放,排放分散而且排放量较小,污水流量和有机负荷波动较大,农村污水集中处理存在收集困难、管网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等突出问题,导致农村污水长期无法得到妥善处理。同时,农村生活污水氮磷营养成分较高,一般氨氮浓度为20~90mg/L,总磷浓度为2.0~6.5mg/L,直接排放或处理不彻底,极易导致受纳水体富营养化,大量消耗水体溶解氧,又会导致鱼虾等水产生物大量死亡,这些因素都会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的污染,使得自然河流湖泊等产生黑臭现象。
虽然很多农村已经开始采用生物降解的方法消耗氮磷成分,但是这些分解氮磷成分的微生物无法消耗水中的油脂,而且微生物分解氮磷成分时需要消耗氧气,分解油脂的微生物分解也需要消耗氧气,二者开始争夺氧气就会导致氮磷成分分解速度减缓,造成分解效果不佳的问题,而且污水中有成分可以回收做天然肥料,一般并不会去回收这些成分。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装置,能够在处理污水前先将污水中的油脂分离出来,并回收其中的有用成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分解氮磷成分微生物无法消耗水中的油脂,而且微生物分解氮磷成分时需要消耗氧气,分解油脂的微生物分解也需要消耗氧气,二者开始争夺氧气就会导致氮磷成分分解速度减缓,造成分解效果不佳的问题,而且污水中有成分可以回收做天然肥料,一般并不会去回收这些成分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污水净化装置。
本发明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污水净化装置,包括支脚、承接平台、控制屏、支柱、油脂分离装置、速沉装置、聚碾装置和收集盒;支脚顶端与承接平台相连接;承接平台顶端左侧设置有控制屏;承接平台顶端中左侧与支柱相连接;承接平台右侧与速沉装置相连接;支柱顶端与油脂分离装置相连接,并且油脂分离装置右底部与速沉装置相连接;速沉装置底部与聚碾装置相连接;聚碾装置底中部下方设置有收集盒。
油脂分离装置包括分离舱、油脂收集舱、油脂出口、分离板、污水暂存舱、自来水入口、水位抬升板、第一传动轮、第一可动挡板、第一齿杆、第一托块、托架、第一直齿轮、第二直齿轮、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三直齿轮;分离舱左顶部与油脂收集舱相连接;分离舱内中部设置有分离板,并且分离板右侧与油脂收集舱相连接;分离舱左顶部与污水暂存舱相连接;分离舱左底部与自来水入口相连接;分离舱内底部中右侧与第一可动挡板相连接;油脂收集舱底中部与油脂出口相连接;分离板内左侧与水位抬升板进行转动连接;水位抬升板前端左上侧与第一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一可动挡板左侧与第一齿杆相连接;第一齿杆前端中部与第一托块进行焊接;第一齿杆底左侧与第一直齿轮相互啮合,并且第一直齿轮前端轴心右上侧与第一传动轮相连接;第一托块前端右侧与托架进行滑动连接;第一直齿轮左下侧与第二直齿轮相互啮合;第二直齿轮顶部与第一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一直齿轮左上侧与第三直齿轮相互啮合;分离舱底右侧与速沉装置相连接;污水暂存舱左中底部与支柱相连接;第三直齿轮底部与聚碾装置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玉梅,未经杨玉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41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烹饪器具及其食物成分识别装置和识别方法
- 下一篇:一体式原代细胞爬片培养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