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渗水隧道清污分流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91776.1 | 申请日: | 202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6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马栋;李伟;王泽坤;王凤喜;周通;金仁贵;王蕾;郭理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6/02 | 分类号: | E21F16/02;B01D21/02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赵卫康 |
地址: | 313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渗水 隧道 分流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渗水隧道清污分流系统及方法。本发明的一种高渗水隧道清污分流系统及方法在隧道开挖过程中,沿隧道施工方向分别设置多个清水集水井和第一污水集水井,并通过清水排水总管和污水排水总管将隧道开挖过程中产生的清水和污水分开进行处理、排放,大大减少了污水的排放量,从而减少了隧道外沉淀池的数量,节约成本,更符合绿色排放要求。此外,通过将清水和污水分开排放,可将掌子面施工新产生的污水及时排出,防止污水扩散,保证掌子面施工正常进行,减少隧道内被积水浸泡时间,保证施工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排水技术领域,
尤其是,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渗水隧道清污分流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隧道建设是我国交通网建设的关键工程,在隧道建设施工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这些污水来自于:隧道穿越不良地质单元时产生的涌水;施工设备,如钻机等产生的废水;隧道爆破后用于降尘的水;喷射混凝土和注浆产生的废水以及基岩裂缝水;空压机设备运转产生的循环水以及拌合站拌合时产生的废弃水等等。
随着修建里程增加,所遇到的地质情况也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对于高渗水隧道开挖过程中水流量大,洞内积水排放成为难题,大量污水不能直接排放,必须经过沉淀池沉淀达标后才能排出,排水水量大时,现场施工中沉淀池来不及沉淀,污水处理困难,从而造成隧道掌子面作业难以进行,影响施工进度,因此如何解决隧道污水排放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通常隧道内排水管只设置一根管道,所有积水都从一根管道排出,因此隧道开挖过程中,隧道内产生的所有积水必须经过沉淀池沉淀达标后才能排放,排水量较大,沉淀池沉淀需要一定时间,容易导致洞内积水不能快速排出,影响施工进度和安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渗水隧道清污分流系统及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渗水隧道清污分流系统,包括:
多个清水集水井,沿隧道施工方向设置;
第一污水集水井,设置在施工作业区;
纵向刻槽,设置在隧道内部两侧上,用于将隧道围岩内壁上的水导流出去;
多个横向刻槽,与所述纵向刻槽垂直设置,其一端与所述纵向刻槽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清水集水井或所述第一污水集水井相连通,用于将所述纵向刻槽内的水导流到所述清水集水井或所述第一污水集水井内;
清水排水总管,其与所述清水集水井通过清水排水管相连通,用于将所述清水集水井内的水排出隧道外;及
污水排水总管,其与所述第一污水集水井通过污水排水管相连通,用于将所述第一污水集水井内的水排至沉淀池进行污水处理。
优选地,还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清水集水井和所述第一污水集水井内的潜水排污泵。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污水集水井,沿隧道施工方向设置,用于收集隧道涌水。
优选地,还包括封堵块,设于所述第一污水集水井和所述第二污水集水井的周边,用于阻止清水进入所述第一污水集水井和所述第二污水集水井内。
优选地,所述纵向刻槽与所述横向刻槽的宽度为8~10cm,深度为8~10cm。
优选地,所述第一污水集水井设置在距掌子面40~100m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高渗水隧道清污分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沿隧道施工方向在隧道内开挖多个清水集水井和第一污水集水井,分别收集隧道涌水和施工作业过程产生的污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17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