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棘轮式二级定位套铣钻杆内切割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91497.5 | 申请日: | 202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20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魏宏超;王毅;陈洪岩;姚亚峰;叶嗣暄;王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9/00 | 分类号: | E21B2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孙雅静 |
地址: | 710077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棘轮 二级 定位 钻杆 切割 | ||
1.一种棘轮式二级定位套铣钻杆内切割器,其特征在于,沿轴向依次设置二级轴推复位单元(1)和切割单元(2),所述的切割单元(2)沿轴向设置切削刀径向推送件(23),与切削刀径向推送件(23)轴向接触设置切削刀(27);
二级轴推复位单元(1)的一级轴向运动带动切削刀径向推送件(23)轴向运动使切削刀(27)沿径向张开;二级轴推复位单元(1)的二级轴向运动带动切削刀径向推送件(23)的轴向运动使切削刀(27)复位;
所述的二级轴推复位单元(1)沿轴向设置二级棘轮定位管(11),二级棘轮定位管(11)的轴向运动端沿周向间隔设置多个齿条,所述的齿条由一级齿条(111)和二级齿条(112)组成,一级齿条(111)的宽度是二级齿条(112)宽度的2倍,二级齿条(112)的高度大于一级齿条(111)的高度;在二级棘轮定位管(11)中沿轴向依次嵌设推送器(14)和定位传力件(15),所述的推送器(14)和定位传力件(15)沿轴向卡接,定位传力件(15)外壁上设置多个定位齿键(151);所述的定位齿键(151)与二级棘轮定位管(11)的一级齿条(111)或二级齿条(112)沿轴向卡接定位;所述定位传力件(15)的端部沿轴向设置弹簧定位柱(152),弹簧定位柱(152)上套设推送弹簧(17);弹簧定位柱(152)轴接切削刀径向推送件(23);
所述的切割单元(2)与二级轴推复位单元(1)之间还设置轴向连接的第一管体(18),切割单元(2)还设置第二管体(24),第二管体(24)与第一管体(18)的结合处同轴设置定位套(21)和销钉(22);二级轴推复位单元(1)与定位套(21)之间套设第一复位弹簧(16);
第一复位弹簧(16)一端由定位传力件(15)台阶底部断面限位,一端由定位套(21)限位;推送弹簧(17)一端由定位传力件(15)定位台阶端面限位,一端由切削刀径向推送件(23)端面限位;
将棘轮式二级定位套铣钻杆内切割器安设到位后,采用高压水推动推送器(14),带动定位传力件(15)轴向运动,第一复位弹簧(16)和推送弹簧( 17) 推动切削刀径向推送件(23)剪断销钉(22),将切削刀(27)推出第二管体(24);停止高压水,定位传力件(15)卡在二级棘轮定位管(11)的一级齿条(111)上;打开低压水,切削刀径向推送件(23)在推送弹簧(17)的作用下,推动切削刀(27)刀刃打开,切割套铣钻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式二级定位套铣钻杆内切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级轴推复位单元(1)的动力来自高压水;
且一级轴向运动与二级轴向运动的运动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式二级定位套铣钻杆内切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送器(14)为圆筒形构件,推送器(14)外壁设有多个定位键(141),推送器(14)一端边缘设置多个定位齿(142);
与推送器(14)的内壁插接设置节流针(1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棘轮式二级定位套铣钻杆内切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削刀径向推送件(23)包括沿轴向设置的圆柱形基座和锥形扩径件,所述的锥形扩径件为由端部至根部外径渐大的锥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棘轮式二级定位套铣钻杆内切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削刀(27)为铰接在第二管体(24)内壁上的多个刀体组成,对应切削刀(27)的位置在第二管体(24)上开口;
所述的刀体为切削刀柄(271)与切削刀头(27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部件,多个刀体于切削刀头(272)处朝轴心背对设置,所述的刀头沿侧面均匀设置切削刃(273)。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棘轮式二级定位套铣钻杆内切割器,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的切割单元(2)轴向连接还设置扶正引导单元(3),所述的扶正引导单元(3)包括导向头(31)和套设在导向头(31)外的扶正套(32),所述扶正套(32)的外径均大于切割单元(2)的外径和二级轴推复位单元(1)的外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149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