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纯电动汽车集中式直流充电装置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91445.8 | 申请日: | 202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2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唐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J7/35 | 分类号: | H02J7/35;B60L53/51;B60L53/57;B60L53/60;B60L53/67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陈小莲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集中 直流 充电 装置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纯电动汽车领域,提供一种纯电动汽车集中式直流充电装置及控制方法,该装置包括太阳能发电模块、DC/DC模块、配电端控制模块、接入端控制模块、主控制模块、数据存储模块、纯电动汽车充电桩、直流充电接口、储能模块,通过将分布式的多个太阳能发电模块产生的电能,直接采用DC/DC模块转换为同一电压的输出电压,并由主控制模块对此电能进行调度控制,分配至接入端纯电动汽车充电桩或直流充电接口,并不将此电能上传至居民配电网,减少对配电网的冲击以及干涉,在集中式直流充电装置进行电能的分配,减少电压转换至配电网又统一调度增加的系统复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纯电动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纯电动汽车集中式直流充电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充电站(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是为电动汽车充电的站点,纯电动汽车发展能够有效地改善环境污染,为了提供更安全、高效的充电服务,电动汽车充电站应运而生。电动汽车充电站能较好的解决快速充电问题,节能减排,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电动汽车充电站必将成为汽车工业和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
CN101964536B公开了本发明涉及一种纯电动汽车充电机集散控制系统及方法,包括整流控制单元与电压控制管理单元、数据库、计算机和至少两组充电控制装置;充电控制装置包括依次串联的充电机数字控制器、充电机和电池组;计算机一端与数据库相连,另一端与充电机数字控制器相连;计算机与电压控制管理单元相连;电压控制管理单元的电压输入端与整流控制单元相连,电压输出端与各个充电机数字控制器相连。
目前,传统的大规模使用的纯电动汽车通过将汽车与电网的配电网进行电气连接,分为慢充和快充,慢充时间长,电流小,快充充电时间短,电流大,配电网中电能由输电网集中供给和调配,从而完成纯电动汽车的充电过程。
发明内容
由于传统的集中式纯电动汽车充电站获取电能的方式单一,未考虑分布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并入,且纯电动汽车快充方式对配电网的冲击明显,从交流配电网获取电能增加了电网负担和冲击。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纯电动汽车集中式直流充电装置,以解决目前纯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对配电网的冲击,以及分布式太阳能发电系统将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至配电网导致的系统复杂问题,所述纯电动汽车集中式直流充电装置包括:
太阳能发电模块,多个太阳能发电模块用于接收太阳能发电;
DC/DC模块,多个DC/DC模块用于不同的所述太阳能发电模块电压转换,每一个所述DC/DC模块对应一个所述太阳能发电模块;
配电端控制模块,用于所述DC/DC模块电压转换后输出电能的计量和/或计价,并将测量的数据发送至主控制模块,接收主控制模块发送触发信号,控制配电端电量的输出;
接入端控制模块,用于用电负载接入端输出电能的计量和/或计价,并将数据发送至主控制模块,接收主控制模块发送触发信号,控制接入端电量的输出;
主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和处理配电端控制模块、接入端控制模块发送的数据,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至数据存储模块,调度分配电能,发送触发信息数据至所述配电端控制模块和所述接入端控制模块是否输出电量;
数据存储模块,用于接收主控制模块发送的数据并存储至主机数据库,所述数据存储模块与互联网连接;
纯电动汽车充电桩,多个纯电动汽车充电桩用于提供纯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服务;
直流充电接口,用于提供直流充电服务;
储能模块,用于存储电网中电量。
优选地,所述纯电动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控制模块、双向电能充放电装置,所述充电桩控制模块用于纯电动汽车充电电量控制和用户交互,发送并接收所述主控制模块数据;所述双向电能充放电装置用于包括纯电动汽车向电网放电和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14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