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染料脱盐处理系统及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90877.7 | 申请日: | 202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18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波;李海龙;肖承东;王丽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井易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6/00 | 分类号: | B01D36/00;C09B67/54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94 | 代理人: | 李永联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染料 脱盐 处理 系统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染料脱盐处理系统及工艺,染料脱盐处理系统包括原料罐、原料泵、过滤器、高压泵以及有机金属膜装置;原料罐通过进料管与原料泵的进料口连通;原料泵的出料口通过连接管与过滤器的进料口连通;过滤器的出料口通过连接管与高压泵的进料口连通,高压泵的出料口通过连接管与有机金属膜装置的进料口连通;过滤器用于对染料中的固体杂质进行分离,有机金属膜装置用于对染料中的无机盐进行分离;本发明提供的方案,系统设备收率高、体积小、能耗低、投资低,使用寿命长且维护成本低,满足染料生产企业染料脱盐处理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染料脱盐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染料脱盐处理系统及工艺。
背景技术
染料工业是一个资源和能效消耗比较大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传统的染料制备方法具有获得的染料粒径度大、色牢度不好的弱点,如果不进行提纯的话,会严重影响染料的上色效果以及色牢度,另外在采用传统的蒸发浓缩和盐析方式进行提纯的时候,得到的产品质量比较差,不但盐的消耗量要达到质量分数的10%~15%,染料流失率也会达到质量分数的5%左右,所造成的废水污染也相当的严重。
目前市面上有使用纳滤膜分离技术进行粗制染料的脱盐以及浓缩的工艺,此纳滤膜分离技术对染料脱盐有一定的分离效果,但因受纳滤膜本身的过滤特性原理(主要原因纳滤膜本身带电荷及非绝对物理孔径过滤)的限制,该纳滤膜分离技术不但对染料截留率很高而且对无机盐的截留率也很高,特别是对二价及多价态无机盐几乎完全被截留,因此染料与无机盐的分离采用纳滤膜分离技术并不能达到理想的分离目的,其在染料脱盐领域的应用面极为狭窄;此外纳滤膜分离技术在染料脱盐工艺中还存在操作压力高,能耗高,占地面积大,投资大及使用寿命极短的缺陷问题。
在传统的染料生产中采用的是盐析以压滤来实现把合成染料从水溶液中进行分离的目的,不但生产出的染料纯度低,还给产品的质量以及附加值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使用有机金属膜分离技术进行合成染料分离,可以有效的改善传统染料生产的缺点。
基于上述染料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尚未有相关的解决方案;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有效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染料脱盐处理系统及工艺,旨在解决现有纳滤膜分离技术在染料脱盐工艺中操作压力高、能耗高、占地面积大、投资大及使用寿命极短的缺陷问题之一。
本发明提供一种染料脱盐处理系统,包括原料罐、原料泵、过滤器、高压泵以及有机金属膜装置;原料罐通过进料管与原料泵的进料口连通;原料泵的出料口通过连接管与过滤器的进料口连通;过滤器的出料口通过连接管与高压泵的进料口连通,高压泵的出料口通过连接管与有机金属膜装置的进料口连通;过滤器用于对染料中的固体杂质进行分离,有机金属膜装置用于对染料中的无机盐进行分离。
进一步地,有机金属膜装置内设有有机金属膜,有机金属膜的过滤孔径在100-200分子量之间。
进一步地,处理系统还包括循环管路,循环管路一端口与有机金属膜装置的浓缩口连通,循环管路另一端口与原料罐连通,循环管路用于将有机金属膜装置内浓缩液返回至原料罐。
进一步地,处理系统还包括出液管,出液管一端连通有机金属膜装置内有机金属膜的透过液一侧,出液管另一端连通产品罐。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染料脱盐处理工艺,应用于上述所述的染料脱盐处理系统;还包括以下过程:
S1:先将原料罐中染料经过原料泵进入过滤器中去除染料中的固体杂质;
S2:再将去除杂质后的染料经高压泵进入有机金属膜装置中进行分离过滤,使得染料中的无机盐分离。
进一步地,处理工艺还包括以下过程:
S3:染料分离后含有无机盐的透过液进入下一步产品罐中进行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井易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大井易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08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