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温层安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88477.2 | 申请日: | 202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5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宏超;刘祥坪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瑞鑫科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4 | 分类号: | E04B2/84;E04G11/08;E04G17/065;E04G9/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40256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温 安装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温层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搭建出内侧模板,并在内侧模板的端部安装封头模板;再在封头模板一侧安装第一块建筑模板;步骤2,在第一块建筑模板一侧依次安装其它建筑模板,内侧模板、封头模板和第一块建筑模板形成浇筑腔;步骤3,将保温板放入浇筑腔内,再将保温板可拆卸固定在外侧模板上;同时在保温板上钻出安装孔,然后将管道穿过内侧模板上的定位孔、安装孔和外侧模板上的定位孔,然后将拉杆穿过管道;步骤4,依次重复步骤2和步骤3,直到完成对所有建筑模板和保温板的安装。本发明的保温层安装方法能够使墙壁和保温层同时成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温层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一些地区的建筑,特别是寒冷地区的建筑,为了对室内进行供暖,且避免室内的热量从墙壁逸散,一般还会在建筑墙壁上设置保温层,保温层一般由导热系数小的材料构成,而建筑的墙壁通常由混凝土构成,建筑侧壁的材料与保温层的材料不同,所以需要将保温层固定在墙壁上。
目前的保温层一般在建筑墙壁成型后再与建筑墙壁固定,如申请号为201710631414.8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表面复合保温层的安装方法,保温层安装时,先在建筑表面混凝土层的预设位置安装植筋;对应植筋位置搭接第一复合保温板和第二复合保温板,通过中空螺杆固定第一复合保温板和第二复合保温板,且使得植筋穿过中空螺杆。
上述的安装方法需要先使建筑的混凝土墙壁成型,然后再将保温层安装在混凝土上,在安装时由于混凝土墙壁浇筑后需要一段时间养护才能凝固成型,保温层需要在养护结束后才能进行安装,而在安装保温层时还需要设置另外的结构对保温层进行支撑和方便工人安装保温层,混凝土墙壁成型和保温板安装需要的总时间较长,建筑修建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墙壁和保温层同时成型的保温层安装方法,以提高建筑修建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保温层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使用若干建筑模板搭建出内侧模板,并在内侧模板的端部竖向安装封头模板,并使封头模板垂直于内侧模板;再在封头模板远离内侧模板的一侧竖向安装第一块建筑模板;
步骤2,在第一块建筑模板远离封头模板一侧依次安装其它建筑模板,第一块建筑模板和依次连接的其它建筑模板构成外侧模板,直到外侧模板的宽度大于等于保温板的宽度,外侧模板平行于内侧模板,内侧模板、封头模板和第一块建筑模板形成浇筑腔;
步骤3,将保温板放入浇筑腔内并使保温板平行于外侧模板,再将保温板可拆卸固定在外侧模板上;同时在保温板上钻出与外侧模板上的定位孔对齐的安装孔,然后将管道穿过内侧模板上的定位孔、安装孔和外侧模板上的定位孔,然后将拉杆穿过管道,并将拉杆与内侧模板或外侧模板或者同时与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可拆卸固定;
步骤4,依次重复步骤2至步骤3,直到完成对所有建筑模板和保温板的安装。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1、本方案中的保温板在浇筑前已经安装在浇筑腔内,浇筑时,未凝固的混凝土能够直接与保温板接触,从而在混凝土逐渐凝固的过程中使保温板能够附着在成型的墙壁上,使保温板与墙壁的固定更为稳固。
2、目前的安装方法中,通过墙壁上安装的植筋对保温板进行固定,而植筋的安装方法一般为先在墙壁上钻出盲孔,然后在盲孔内挤入胶水,再将植筋一端伸入盲孔内,在胶水凝固时将植筋与墙壁固定,受限于钻头的长度以及强度,无法在墙壁上钻出通孔,而且在钢筋较多处,盲孔受到钢筋的限制,深度会进一步减小,所以植筋与墙壁的连接强度有限。本方案中的管道穿过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上的定位孔,当混凝土进入浇筑腔后包覆在管道周围,混凝土凝固后管道无法相对成型的墙壁滑动,管道完全贯穿墙壁,与墙壁的连接强度大,能够更好的对保温板进行固定,从而使保温板与墙壁的固定更为稳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瑞鑫科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瑞鑫科五金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84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