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传统卷烟在加热不燃烧抽吸时的料液配方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87249.3 | 申请日: | 202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7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蒲强;丁香乾;杨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大新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B15/167 | 分类号: | A24B15/167 |
代理公司: | 山东重诺律师事务所 37228 | 代理人: | 刘会晴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传统 卷烟 加热 燃烧 抽吸 配方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传统卷烟在加热不燃烧抽吸时的料液配方,基于所述料液配方的总重量,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料液配方包括如下组分:多元醇65‑95%;水5‑25%;有机酸0.5‑5%;乙醇0‑5%;其中,所述料液配方的各组分含量之和不超过100%。应用本发明的调制料液,极大改善了加热不燃烧抽吸传统卷烟的吸食感官质量,使得烟气的香气馥郁、生理满足感强、烟气量大饱满、劲头适中、烟气柔和、余味干净,并且本发明提供的料液配方无毒安全、成本低、易于获得、生产工艺简单,生产灌装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草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传统卷烟在加热不燃烧抽吸时的料液配方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传统卷烟烟支点燃抽吸作为烟草主流消费方式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而随着烟民健康消费观念的转变及社会禁烟舆论的影响,消费者对低害乃至健康烟草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加热不燃烧”卷烟产品作为新兴烟草的革命性产品,与传统卷烟相比,其利用低温烘烤的技术原理使烟叶或烟草材料既能释放出生物碱和烟草香气,又大大减少了烟草高温燃烧裂解产生的有害成分,同时侧流烟气和环境烟气也大幅降低。加热不燃烧卷烟因其低害、无二手烟味、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近几年迅速得到各国政府以及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加热不燃烧卷烟产品主要采用专门的加工制造设备和生产加工工艺制作而成,成本较高,市场售价也高,再加上目前加热不燃烧产品尚处于市场推广初期,品牌少、产品少,受众群体不够广泛。
以传统卷烟为加热对象,利用加热不燃烧的原理,以300~400℃的温度加热的模式,借助加热器具进行加热抽吸。此类技术方法虽然降低了烟气有害成分和二手烟,但因其直接以较高温度热解烟丝化学成分,导致抽吸感官质量差,如焦糊味浓、烟草香气不足、口感不干净、劲头过大,无法满足消费者抽吸需求。
若在不改变卷烟生产工艺、配方、卷接包装等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市场上销售的传统卷烟烟支,结合加热不燃烧技术原理,将其改造成可供加热不燃烧抽吸的烟草制品,将极大的发挥传统卷烟烟支的存量优势、低成本获取优势,为广大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低害卷烟消费方式。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尚未解决利用加热不燃烧的原理抽吸传统卷烟烟支来满足消费者的抽吸感受、低害要求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传统卷烟在加热不燃烧抽吸时的料液配方,并将其应用在加热不燃烧抽吸传统卷烟中,解决了传统卷烟难以直接加热不燃烧抽吸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料液配方为传统卷烟转变成低害卷烟建立了有效路径,且该料液配方对人体安全无害。
具体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传统卷烟在加热不燃烧抽吸时的料液配方,基于所述料液配方的总重量,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料液配方包括如下组分:
其中,所述料液配方的各组分含量之和不超过10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于传统卷烟在加热不燃烧抽吸时的料液配方中还包括1-10%的蜂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元醇为丙三醇、丙二醇、山梨醇、木糖醇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为丙三醇与丙二醇的混合物,并列优选的为丙三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元醇为70-95%,优选的为75-95%,例如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为5-20%,优选的为5-15%,例如5%、6%、7%、8%、9%、10%、11%、12%、13%、14%、15%。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乙醇为0.5-5%,优选的为1-5%,例如1%、1.5%、2%、2.5%、3%、3.5%、4%、4.5%、5%。优选的,所述乙醇为75%的乙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大新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大新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72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