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力舱的试验容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85901.8 | 申请日: | 202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8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洋;张亚军;刘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莫帝斯科燃烧技术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85 | 分类号: | G01R31/385;G01R1/02;G01R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张斌斌 |
地址: | 21533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 试验 容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力舱的试验容器,包括两端开口的试验容器本体,所述试验容器本体的开口处设置有迷宫式密封槽、密封圈和本体端部焊接法兰,所述试验容器本体的两端开口处还设置有用于闭合该开口的端盖,所述试验容器本体内设置有托架,所述托架的外围设置有加热丝。实现了在特定容积下的全面密封状态,在该压力容器内,利用装置诱发动力电池局部热失控或均匀总体热失控,解决现有试验设备无法还原原位状态测量数据的问题,为电池生产企业、汽车生产企业及科研院所开展电池热失控研究提供一种锂电池热失控触发试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压力舱的试验容器,尤其是涉及了一种可以实现在特定容积下全面密封状态的压力舱试验容器。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事故主要是以电池组热失控为特征,锂电池单体在各种诱因发生热失控,不外乎两种形式:电池局部过热发生热失控并蔓延到其他区域进而诱发全电池热失控,或者,电池环境温度过高,均匀加热诱发全电池热失控。局部热失控对应的事件场景主要有电池穿刺、机械挤压、内短路、相邻的电池发生热失控,由于对流、热传导或火焰等造成的局部热失控;电池全面均温诱发热失控对应的场景主要有电池过充、过放、电池热管理系统失效、电池模组发生大规模燃烧等。这两种热冲击诱发的电池的安全事故几乎涵盖了电池热失控燃烧爆炸的所有实际场景。
对动力锂电池的在热失控过程中的产热、喷气、燃烧特性进行研究,目前的实验手段包括加速量热仪( accelerating rate calorimetry ,ARC),绝热反应热能量测定仪(vent sizing package 2,VSP2),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calorimetry,DSC)、锥形量热仪等。电池热失效的过程温度、压力、产气的物质等几个关键因素存在相互影响的情况,上述试验设备在对电池热失控的单一或部分特性的分析等方面均有特长,但无法真实有效的将全面热失效的因素还原并捕捉。同时,随着锂电池制造技术的进步,锂电池单体体积越来越大,上述设备或者不能将实验电池放进样品池内,或者实验过程中存在释放气可能燃爆,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压力舱的试验容器,实现在特定容积下的全面密封状态,在该压力容器内,利用装置诱发动力电池局部热失控或均匀总体热失控,解决现有试验设备无法还原原位状态测量数据的问题,为电池生产企业、汽车生产企业及科研院所开展电池热失控研究提供一种锂电池热失控触发试验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压力舱的试验容器,包括两端开口的试验容器本体,所述试验容器本体的开口处设置有迷宫式密封槽、密封圈和本体端部焊接法兰,所述试验容器本体的两端开口处还设置有用于闭合该开口的端盖,所述试验容器本体内设置有托架,所述托架的外围设置有加热丝。
前述的一种压力舱的试验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容器本体为双层真空隔热结构。
前述的一种压力舱的试验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为全外展式开快结构,且所述端盖通过设置在所述试验容器本体上的液压机构驱动。
前述的一种压力舱的试验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容器本体上设置有耐高温高压的观察窗。
前述的一种压力舱的试验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容器本体上还设置有数据测量接口、安全阀接口、排渣阀接口。
前述的一种压力舱的试验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丝为分组对称结构,其设置于所述试验容器本体靠近所述内胆内侧处。
前述的一种压力舱的试验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丝的表面包裹有钢罩保护套。
前述的一种压力舱的试验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通过四根支撑螺杆设置与所述试验容器本体内,且所述支撑螺杆上设置有两个分别为所述托架上下两端的、用于调节其高度的调节螺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莫帝斯科燃烧技术仪器有限公司,未经昆山莫帝斯科燃烧技术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59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