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60度全密封防水一体化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85296.4 | 申请日: | 202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9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霞;吴昊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通鸿防水保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E04D13/16;E04D13/00;E04D1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玺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37 | 代理人: | 韩剑峰;陈杰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滨海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360 密封 防水 一体化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360度全密封防水一体化处理方法,其过程如下:(1)基层处理:对施工位置进行基面清洗;(2)缺陷修复:对存在坑洼、破损的施工位置缺陷进行填平处理;(3)搅拌防水原料;(4)铺设第一层防水层;(5)铺设第二层防水层;(6)铺设第三层防水层;(7)防水测试:待防水层完全干燥后,进行试水,试水成功后进行工程验收。使用本方法在施工过程不涉及动火作业,尤其在老旧房屋的屋面维修过程中,使用本方法对既有建筑屋面防水层进行修复时,无需对既有屋面防水层、铺装层进行拆除,可直接通过喷涂机在既有屋面的铺装层表面进行喷涂防水层即可,减少屋面防水层修复改造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弃垃圾;“无拆低固废、安全不动火、喷涂高效率”对居民生活不产生安全方面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房屋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废排放、无火作业的360°全密封防水一体化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对于屋面防水层的处理方法都是使用动火热熔防水材料的方法进行处理。对于屋面渗漏的维修方法都是拆除屋顶上所有的铺装层,然后进行动火热熔粘贴防水材料,对屋面渗漏部位进行修理,这样不仅会产生很多建筑垃圾,还存在动火对施工人员以及居民生活产生不安全的隐患。因此,研发一种低废排放、无火作业的360°全密封防水一体化处理方法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360°全密封防水一体化处理方法,不涉及动火作业,对施工人员、居民生活不产生安全方面的影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360°全密封防水一体化处理方法,其过程如下:
(1)基层处理:对施工位置进行基面清洗。
(2)缺陷修复:使用与屋面铺装层材料性质相同或相近的水泥砂浆对存在严重坑洼、破损的施工位置缺陷进行填平处理。
(3)搅拌防水原料:使用太阳能电动搅拌装置对经过聚合物改性的水泥基无机防水材料进行搅拌及保温。
(4)铺设第一层防水层:使用多功能高效喷涂机喷涂第一层防水层,喷涂完成后,随即铺设第一层长短丝混织纤维布,待24小时后进行第二层防水层喷涂。
(5)铺设第二层防水层:使用多功能高效喷涂机喷涂第二层防水层,第二层防水层喷涂厚度不小于第一次防水层喷涂厚度,喷涂的同时对施工的位置进行平整度探测,根据探测结果,在局部凹陷位置适当增加防水材料喷涂厚度,直至喷涂面平整。
(6)铺设第三层防水层:待第二层防水层表面干燥不粘手后,使用多功能高效喷涂机进行第三层防水层的喷涂。
(7)防水测试:待防水层完全干燥后,进行两次试水,试水成功后进行工程验收。
进一步的,使用本方法采用二级防水时,完成步骤6后既完成防水层的修复,且整体厚度达到2.00±0.30mm,满足二级防水设防需要。使用本方法采用一级防水时,在完成步骤6后,再重复步骤4及步骤6各一次后既完成防水层的修复,且整体厚度达到3.00±0.30mm,满足一级防水设防需要。
进一步的,在步骤一中,使用高压喷水枪对施工位置有污染、灰尘、破损、裂缝等问题的部位进行彻底清理。
进一步的,在步骤二中,对严重突出的部位进行简单凿除,对裂缝等病害成因进行分析研判,根据病害问题程度,选择注浆、加固等手段进行修复。
进一步的,在步骤二中,对于简单修复完毕的屋面铺装层,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找平及打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层防水层的喷涂厚度为0.50mm,所述第二层防水层的喷涂厚度为0.80±0.20mm,所述第三层防水层的喷涂厚度为0.50±0.10mm。
进一步的,在步骤三中,在局部凹陷位置喷涂防水材料的厚度增加量不超过0.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通鸿防水保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通鸿防水保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52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