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T形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84945.9 | 申请日: | 202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5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多青;王应铭;王平;朱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16 | 分类号: | E02D27/16;E02D27/34;E02D3/08;E01C11/22;E01C3/04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43***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形挤密桩 处理 湿陷性 黄土 地基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T形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所述地基结构中设置有成排布置的竖向的T形挤密桩,T形挤密桩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湿陷系数大的土层内为大直径桩,下部湿陷系数小的土层内为小直径桩,上下两部分为同轴圆柱形,为一体结构。本发明切合实际,技术合理,节省投资,可有效解决黄土地基湿陷性问题,丰富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建结构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T形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挤密桩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打入钢套管、振动沉管等方法在土中形成桩孔,然后在孔中分层回填灰土、水泥土或素土并夯实而成,常见的挤密桩有土挤密桩、灰(水泥)土挤密桩等。
挤密桩的主要设计参数有桩孔直径、桩间距及挤密系数等。桩间距一般为桩孔直径的2.0~3.0倍。在具体工程实践中,挤密深度范围内桩孔直径是一个固定值。但实际上,在挤密深度范围内,下部土层的湿陷系数小,上部土层湿陷系数大,也就是说,在同一桩间距下,下部土层桩径应较上部土层桩径小,上部土层与下部土层采用不同的桩径才是经济合理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T形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结构及施工方法,由桩径不同的两部分构成,形成更合理经济的结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T形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基结构中设置有成排布置的竖向的T形挤密桩,T形挤密桩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湿陷系数大的土层内为大直径桩,下部湿陷系数小的土层内为小直径桩,上下两部分为同轴圆柱形,为一体结构。
T形挤密桩设置有多排,按正三角形、正方形或矩形布置。
T形挤密桩上方为改良土垫层。
改良土垫层上方为填方。
填方两侧的改良土垫层边缘设置有纵向的排水沟。
排水沟沟内敷设有灰土垫层,灰土垫层表面敷设有混凝土块板。
T形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清理平整施工场地,清除0.3m厚表土;
步骤二:T形挤密桩施工:
布置桩位,准确定出桩孔位置并进行编号;
成孔顺序由外向里间隔分排进行,成孔采用沉管成孔、冲击成孔、柱锤成孔的方法,桩孔填料采用灰土或水泥土;
成孔机械就位,先施工下部小直径桩,成孔达到要求深度后,用标准料斗或运料车将拌和好的合格填料分层填入桩孔,逐层夯实;
下部小直径桩施工完成后,换用大直径成孔设备扩孔,施工上部大直径桩;
整片或分片桩全部施工完成,清除上部0.7m厚土层,并碾压整平;
步骤三:垫层施工:
挤密桩质量检测合格后,开始桩顶垫层施工,垫层厚度1m,垫层材料采用灰土或水泥土;
步骤四:排水沟施工:
填方坡脚外3 m设置排水沟,排水沟采用混凝土块板加固,沟底设置0.15m厚灰土防渗垫层。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切合实际,技术合理,节省投资,可有效解决黄土地基湿陷性问题,丰富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49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