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中控系统及控制该汽车中控系统的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82155.7 | 申请日: | 2020-03-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10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 发明(设计)人: | 李佳晏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顶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1/02 | 分类号: | B60R11/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孙哲 |
| 地址: | 518110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系统 控制 方法 | ||
一种汽车中控系统,包括显示装置、信息获取模组、处理器及转向机构,信息获取模组连接处理器,处理器通讯连接转向机构,转向机构连接显示装置,信息获取模组用于获取车内人员所处的位置信息并发送信号给处理器,处理器用于分析信息获取模组的信号并给转向机构发送指令,转向机构用于根据指令旋转显示装置以调节角度,以使显示装置面向人员视角。一种汽车中控系统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汽车中控系统,其自动模式的步骤为:信息获取模组获取车内人员信息;将信息传送给处理器;处理器分析信息;处理器发送指令给转向机构;转向机构根据指令旋转显示装置,以使显示装置面向人员视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中控系统及控制该汽车中控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车内中控屏幕一般设计于汽车操作台中央位置,能为驾驶者与乘客提供导航、影音娱乐、手机链接与车辆控制等功能,车内中控屏幕主要使用人是主驾驶员,而副驾驶亦能进行辅助操作。现行汽车中央控制屏的配置角度大多分类为两种方式:面相主驾驶员设置,或与车身水平设置。
面向主驾驶员的车内中控屏幕设计能配合主驾驶员视角,仅为主驾驶员提供更舒适的使用角度,但对其他乘客使用者则会产生较大的观看视角,对于屏幕呈现内容会因为较大的观看角度而变形,且容易引起反光;与车身水平的车内中控屏幕设计则较适合主驾驶员、副驾驶及其他乘客共同观看,但对于主驾驶员则会增加操作距离,亦会产生屏幕呈现内容的失真,造成较长的使用反应时间,间接影响行车安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根据人员情况调节角度的汽车中控系统及控制该汽车中控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一种汽车中控系统,包括显示装置、信息获取模组、处理器及转向机构,所述信息获取模组连接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通讯连接所述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连接所述显示装置,所述信息获取模组用于获取车内人员信息并发送信号给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分析所述信息获取模组的信号并给所述转向机构发送指令,所述转向机构用于根据所述指令旋转所述显示装置以调节角度,以使所述显示装置面向人员视角。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信息获取模组为摄像头,所述摄像头用于采集所述显示装置前的车内人员影像以获取所述车内的正驾驶座、副驾驶座上人员的位置信息。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信息获取模组为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车内的正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上。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及声音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汽车中控系统还包括模式切换模组,所述模式切换模组能够将所述显示装置视角的调节在手动模式与自动模式之间切换,在自动模式下,所述显示装置的视角依据所述信息获取模组获取的信息进行调节,而在手动模式下,可以通过手动旋转所述显示装置来调节其视角。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一种汽车中控系统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汽车中控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信息获取模组获取车内人员信息;
将所述信息传送给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分析所述信息;
所述处理器发送指令给所述转向机构;及
所述转向机构根据所述处理器的指令旋转所述显示装置,以使所述显示装置面向人员视角。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当只有正驾驶座位上有人时,所述转向机构驱动所述显示装置转向正驾驶员;当只有副驾驶座上有人时,所述转向机构驱动所述显示装置转向副驾驶员;或当所述正驾驶座及所述副驾驶座均有人时,所述转向机构驱动所述显示装置与车身平行。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汽车中控系统控制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顶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顶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21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