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膜法海水淡化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80265.X | 申请日: | 202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2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杨兴涛;张晓东;李珂;乔明丽;张卫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百发海水淡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法海 淡化 工艺 | ||
双膜法海水淡化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取陈化两年的贝壳。2)将贝壳粉碎成颗粒。3)将粉碎的贝壳加入填料塔。4)将原水和二氧化碳在混合器内充分混合。5)将步骤4)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水溶液加入填料塔。6)将步骤5中填料塔内产水通过输水管道加入过滤器。7)将步骤6)中过滤出的水加入紫外杀菌装置。8)将步骤7)中产品水直接进入饮用水储存箱存储备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可以提高产水硬度和矿物质含量,提高生产效率,且节约成本。产水符合饮用水要求,微量元素锶的析出含量达到了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水淡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双膜法海水淡化工艺。
背景技术
双膜法海水淡化方法中,反渗透脱盐工艺后的产水,矿物质含量低,长时间饮用会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且反渗透产水会腐蚀输水管道,产生红水现象。因此,反渗透产水需增加矿化工艺,提高矿物质含量以及碱度,使产水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且不具有腐蚀性。现有的矿化方式主要是酸浸矿物质方法。酸浸矿物质法,多使用碳酸溶解石灰石或者其他矿物质,气液混合气将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形成的碳酸溶液进入石灰石或者矿石填料塔,再与石灰石充分反应,提高出水硬度,使用跌宕室或导气口将剩余的二氧化碳排出。矿化后的产水再经过过滤去除杂质后进水产品水池。但是现有的海水淡化矿化工艺中,多使用酸浸石灰石工艺。酸浸法中使用盐酸和硝酸,或者使用二氧化碳溶于水产生的碳酸。使用硝酸和盐酸时,硝酸根离子和氯离子会腐蚀输水管道,使用二氧化碳进行酸浸石灰石时,反应效率较低,产品水达不到所需硬度,而其他一些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的含量没有增加。石灰石中其他杂质被浸出后可能造成产品水的其他有害成分升高,影响产水水质。现有的矿化工艺在填加填料过程以及敞开式设备,其他物质易进入到矿化工艺中,矿化后的产水一般直接进水产品水池然后进行供水,对最终产水的水质有较大影响。
经过处理后的海水淡化水是反渗透后的出水,由于反渗透膜具有较高的离子截留作用,将海水中绝大部分的离子去除,水的品质比较高,基本不含矿物质,进而导致了产水的碱度和硬度大幅度降低。且pH较低,水温较高,水体稳定性极差,对原有市政供水管道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和侵蚀性,进行输送时,旧管网内部原存在的沉积物将与淡化水发生反应,导致管壁上不溶性物质而溶于水中,从而出现“红水”现象。
溶解矿石法是目前最简单且应用最为广泛的处理海水淡化水的方法。该种方法是用海水淡化水通过盛有矿石的溶解池,通过溶解矿石里的碳酸钙实现对海水淡化水的矿化。通常使用的矿石是碳酸钙含量非常高的石灰石和方解石。淡化水的pH一般在7-8,在该pH范围内矿石的溶解速率非常慢,因此需要降低淡化水的pH来加快矿石的溶解速率。石灰石在中性pH值时的溶解速率很慢,因此常常通过增加淡化水的酸度加快石灰石的溶解速率,常用的酸性介质是二氧化碳和硫酸。现有工艺中实施有二氧化碳酸化贝壳的处理工艺,但是使用是陈化多年的贝壳,此类贝壳产量少,难开采利用,设备长时间运营会导致填料的供应不足。使用新贝壳或者陈化时间较短的贝壳,处理之后的产品水的浊度会升高,菌落数亦会升高,影响产水水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双膜法海水淡化工艺,该工艺生产效率高,产品水硬度高,符合饮用水要求,微量元素锶的析出含量达到了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双膜法海水淡化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取陈化两年的贝壳。
2)将贝壳粉碎成颗粒。
3)将粉碎的贝壳加入填料塔。
4)将原水和二氧化碳在混合器内充分混合。
5)将步骤4)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水溶液加入填料塔。
6)将步骤5中填料塔内产水通过输水管道加入过滤器。
7)将步骤6)中过滤出的水加入紫外杀菌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百发海水淡化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百发海水淡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02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