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接器模具与端子全自动生产方式及其生产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79652.1 | 申请日: | 202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2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苏民权;王书斌;苏宁;王子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九木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24 | 分类号: | H01R4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器 模具 端子 全自动 生产方式 及其 生产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器模具与端子全自动生产设备,其包括:金属引脚上料机构、塑料端子上料机构、送料机构、插入机构、裁剪机构与折弯机构;还公开了一种连接器模具与端子全自动生产方式,其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端子模具对塑料端子压注成型;(2)将金属引脚捆扎于金属引脚滚筒上,并将塑料端子放置于振动盘中;(3)通过送料机构将金属引脚与塑料端子送至插入机构处;(4)通过插入机构将金属引脚插入塑料端子的内部;(5)通过送料机构将初成品送至裁剪机构处;(6)通过裁剪机构将金属引脚的固定带以及边角料剪去;(7)通过送料机构将次成品送至折弯机构;(8)通过弯折机构对金属引脚弯折成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器模具与端子全自动生产方式及其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科学水平的不断进步,信息时代已经到来,而作为信息技术最常用的传递媒介,连接器被广泛使用,为了能够更好更稳定更快捷的信息传输,连接器也在不断开发与设计。
一直以来,在连接器制造业中,往往采用先将金属引脚固定于端子模具处,再通过端子模具进行注塑成型,制得塑料端子,从而将塑料端子与金属引脚结合于一体,再进行其他的加工工序,而这样的生产方式存在着以下几个缺点,其一,本领域人员均知道塑料注塑成型,单一模穴一次注塑只能产出一个产品,再者单一模两穴一次注塑也只能产出两个产品,对于注塑件而言,注塑件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冷却等工序,才能对其再进行加工,这样生产方式不仅生产效率低,且时间成本与人工成本大,不符合当代加工生产的发展趋势;其二,现有的金属引脚来料都是呈直线状,经塑料注塑入模具包覆金属引脚成型后再做二次加工对其弯折与裁切,这个弯折与裁切会破获金属引脚表层,让外露的破坏表层变得容易氧化,当运送到客户端生产线做组装与PCB板对接后,早已氧化的表面就会抗焊造成焊接不完全或焊接不良的不合格品;这种不良非常难维修,一不小心就会造成较大的维修损失,一旦金属引脚与PCB板吃锡不良与焊接不完全,进而也会导致有严重的电性导通不良甚至间歇性的导通或不导通的可靠度问题。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模具与端子全自动生产方式及其生产设备,以彻底解决这种现有生产方式而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时间成本与人工成本高,而制得的产品金属引脚与PCB板吃锡完全,进而提高了产品的整体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连接器模具与端子全自动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大幅度缩减了人工成本与时间成本,同时提供一种连接器模具与端子全自动生产设备,一站式解决金属引脚与塑料端子加工问题,通过采用上料、送料、插入、裁剪与弯折的工序,金属引脚与塑料端子结构稳固,同时也保证了金属引脚与PCB对接时焊接吃锡完全,保证了连接器与PCB板的电路畅通,有效避免了接触不良的发生,提高了产品的整体性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连接器模具与端子全自动生产设备,其包括:金属引脚上料机构、塑料端子上料机构、送料机构、插入机构、裁剪机构与折弯机构,所述金属引脚上料机构用于金属引脚的储存,并将金属引脚送至送料机构处,所述塑料端子送料机构用于塑料端子的筛选与定位,并将塑料端子送至送料机构处,所述送料机构用于将金属引脚与塑料端子依次送至插入机构、裁剪机构与折弯机构处进行加工,所述插入机构用于将固定带上的金属引脚插入塑料端子的内部,所述裁剪机构用于将固定金属引脚用的传送带以及金属引脚的边角料剪去,所述金属引脚折弯机构用于将插入塑料端子后的金属引脚进行弯折成型。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金属引脚上料机构为金属引脚滚筒,所述塑料端子上料机构为振动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九木精密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九木精密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96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