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外壳保温材料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178687.3 申请日: 2020-03-14
公开(公告)号: CN111423667A 公开(公告)日: 2020-07-17
发明(设计)人: 毛永艳 申请(专利权)人: 柳州工联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8L25/06 分类号: C08L25/06;C08L23/06;C08L23/16;C08L97/00;C08L23/12;C08K13/04;C08K7/26;C08K5/544;C08K3/36;C08K3/34;C08K7/10;C08K3/38
代理公司: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代理人: 梁灵周
地址: 545616 广西壮***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应用于 新能源 汽车 电池 外壳 保温材料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外壳保温材料,其包括聚苯乙烯树脂150‑160重量份、聚乙烯120‑130重量份、三元乙丙橡胶95‑105重量份、膨胀珍珠岩30‑40重量份、硼化钨粉末1‑5重量份、磺化三聚氰胺甲醛树酯18‑22重量份、纳米二氧化硅2‑6重量份、纳米碳化硅粉末3‑7重量份、木质素磺酸钙6‑10重量份、硅酸铝纤维2‑6重量份、钢纤维1‑5重量份、表面活性剂4‑8重量份、分散剂1‑5重量份等组分。本发明具有优良的保温性能,适用温度‑30‑200℃下超长期使用而无性能变化,保温效果是传统材料的3‑5倍,保温后热损失小,特别是保证了在低温环境下新能源汽车电池包能够保持正常温度工作要求,充分保护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不受外界低温损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温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外壳保温材料。

背景技术

随着动车组性能的不断提高,车体结构和材料也随之有了一系列的改变,这些变化对动车组车体隔热性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动车组顶板隔热性能是影响车体传热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不同顶板结构对隔热性能的影响,对于分析动车组运行能耗、确定其空调负荷、避免恶劣工况(内壁结露、局部温度过高)的出现、以及维持车内舒适的热环境均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因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而引发的电动汽车起火和爆炸事故屡见报端。如何有效保证动锂电池的散热性、安全性等也成为悬在整车厂和动力电池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电动汽车在寒冬酷暑中能否正常、安全地行驶与车上搭载的动力电池有着莫大的关系。而动力电池的性质深受温度因素的影响,放电效率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影响到电动汽车的性能。目前锂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宽为-20℃-60℃。在低温环境下,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会出现明显的缩减,更有甚者损失过半里程,连为“冷冰冰”的电池充电也是件困难的事。如果在气温到了零摄氏度以下,电动车的行程里程甚至会比正常情况降低三成。另外,如果电池的温度太低,还会影响到再生制动系统的性能,再生制动系统是利用刹车时的动力为电池充电,来提高行驶里程的。但如果再生制动系统对汽车电池输入过多的电量,将对低温时的电池产生损害。

鉴于以上,如何更好地解决在低温环境下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温度过低的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外壳保温材料。

本发明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外壳保温材料,它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苯乙烯树脂150-160重量份、聚乙烯120-130重量份、三元乙丙橡胶95-105重量份、膨胀珍珠岩30-40重量份、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10-16重量份、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9-13重量份、滑石粉7-13重量份、聚丙烯纤维4-8重量份、十二烷基硫酸钠2-6重量份、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3-7重量份、硼化钨粉末1-5重量份、磺化三聚氰胺甲醛树酯18-22重量份、纳米二氧化硅2-6重量份、纳米碳化硅粉末3-7重量份、木质素磺酸钙6-10重量份、硅酸铝纤维2-6重量份、钢纤维1-5重量份、表面活性剂4-8重量份、分散剂1-5重量份。

进一步地,本发明它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苯乙烯树脂150重量份、聚乙烯130重量份、三元乙丙橡胶95重量份、膨胀珍珠岩40重量份、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10重量份、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3重量份、滑石粉7重量份、聚丙烯纤维8重量份、十二烷基硫酸钠2重量份、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7重量份、硼化钨粉末1重量份、磺化三聚氰胺甲醛树酯22重量份、纳米二氧化硅2重量份、纳米碳化硅粉末7重量份、木质素磺酸钙6重量份、硅酸铝纤维6重量份、钢纤维1重量份、表面活性剂8重量份、分散剂1重量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工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柳州工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86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