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用型云资源服务能力的评价体系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74317.2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4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黄东;秦小林;刘竟成;陈震宇;林小光;杨涌;刘期烈;龙华;王小明;黄海松;唐飞;杨铮;于万钦;刘万平;吕健;刘苡村;唐奎;刘贲;王紫阳;冯涛;张伟;王万涛;徐涛;谭钧译;黄浩俭;陶汉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东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12/26;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42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用型 资源 服务 能力 评价 体系 | ||
1.一种通用型云资源服务能力的评价体系,通过采用云资源服务能力评价准则和建立云资源功能层来实现,可实现精细化云服务能力评价,具体为:建立云资源服务能力评价准则,其包含:性能效率、可用性、连续性、可靠性、用户体验品质和跟随性;性能效率通过全时域链路带宽效能C1(每瓦所支持的链路带宽累加值和单位空间上的链路带宽累加值)、网络吞吐量的空间分布密度C2和网络带宽与计算/存储能力间的匹配度C3进行测量。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可用性通过鲁棒性C5和准确率C4(业务调度的准确率和计算/存储的准确率)进行测量;连续性通过突发容限C7(描述业务突发强度,业务源突发时,C8数据包的理论到达时间与实际到达时间的最大差值)和最大突发长度C6(业务源在峰值速率下可以持续发送的最大包长度)、可持续数据速率C8(在一个时间段内,数据包到达时间间隔统计平均值称为业务源数据发送的平均时间间隔,其中最小平均时间间隔的倒数称为可持续数据速率C8,其用于描述业务源在一段时间内发送数据的平均速率,即包产生的平均速率)进行测量。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可靠性通过链路冗余C10、节点冗余C11和数据恢复能力C9进行测量;用户体验品质通过用户行为预测C12(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和判断下一次用户的使用需求)和用户先验匹配C13(用户对系统状态、响应的心理预期与现实的匹配度);跟随性通过应用场景与路径选择一致性C14、应用需求与业务分形预测一致性C15和响应时间容限C16(应用请求与系统响应间的时间间隔集合)进行测量。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子准则层各判决元素间约束关系为:全时域链路带宽效能受链路冗余影响;网络吞吐量的空间分布密度受节点冗余和链路冗余影响;网络带宽与计算/存储能力间的匹配度受全时域链路带宽效能、网络吞吐量的空间分布密度和突发容限影响;准确率受最大突发长度、数据恢复能力和响应时间容限影响;鲁棒性受突发容限影响;最大突发长度受全时域链路带宽效能影响;突发容限受可持续速率影响;数据恢复能力受突发容限影响;用户先验匹配受准确率影响;应用场景与路径选择一致性受网络吞吐量的空间分布密度;应用需求与业务分形预测一致性受用户行为预测影响;响应时间容限受最大突发长度、节点冗余和链路冗余影响。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表示各子准则的权重系数,有;其中C2′为容许干扰内的网络吞吐量的可接受空间分布密度,f(C10)为C10与C16之间的映射函数,f(C11)为C11与C16之间的映射函数,G(C6)为C6与C16之间的映射函数,g(C10)为C10与C2之间的映射函数,g(C11)为C11与C2之间的映射函数,F(C12)为C12与C15之间的映射函数,F(C13)为C13与C15之间的映射函数。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φ(·)表示各准则的权重系数,有:I1ω(B1)φ(B1)+I2ω(B2)φ(B2)+I3ω(B3)φ(B3)+I4ω(B4)φ(B4)+I5ω(B5)φ(B5)+I6ω(B6)φ(B6)为云资源服务能力评价系数,φ(·)为B1-B6的量化效能百分比,ω(·)为B1-B6的出现概率,且有I1,I2,I3,I4,I5,I6为分别为B1-B6优先级决策变量,当评价系数越高,云资源服务能力越强。
7.云资源功能层结构分为物理资源层、逻辑资源层、虚拟视图层,物理资源层由若干物理层元数据组成,包括存储元数据和数据集元数据,逻辑资源层由若干逻辑层元数据构成,包括关联类元数据和逻辑对象元数据,虚拟视图层由若干视图层元数据构成,各层之间存在逻辑关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东,未经黄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431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