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血透辅助治疗仪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74038.6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47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曾志力;凌冬兰;管癸芬;郑惠;肖雅倩;李春霞;李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18 | 分类号: | A61M1/18 |
代理公司: | 广东省畅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31 | 代理人: | 齐军彩 |
地址: | 5102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辅助 治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血透辅助治疗仪,包括治疗仪主体,所述治疗仪主体一侧表面设有升降按钮,所述升降按钮相邻一侧表面设有检修门,所述检修门相邻一侧表面设有齿纹限位槽,所述齿纹限位槽一侧设有转轮,所述转轮中心一侧表面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表面设有齿轮,通过设置了保护罩,将手臂直接放在活动盖板中间位置,此时按下升降按钮,升降电机通过伸缩杆带动升降板抬升,同时由连接块带动第一轴动连接杆推动滑动套环在滑杆表面滑动,从而通过连接杆间接带动保护罩合并,对患者手臂进行固定,下端的防压棉能够让患者更加舒适,保护罩为两个半圆形透明塑料制成方便观察病情,固定更加方便,且能够随时观察病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辅助治疗仪,尤其是涉及一种血透辅助治疗仪。
背景技术
血液透析(HD)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它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超滤、吸附和对流原理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的整个过程称为血液透析。
众所周知,动静脉内瘘是维持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良好的血管通路是提高透析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当前临床血透患者在造瘘后,因动静脉连接初步建立,从而需要进行很好的遮挡保护,防止因外界触碰,造成造瘘部位出血、堵塞等,目前临床现有方法为选取一个饮料瓶,再截取瓶体首末两端,使瓶体呈现管状形态,然后将绑绳与瓶体绳系,接着将造瘘手臂插入瓶体内部,并将绑绳套于颈部,此时通过瓶体的作用,从而达到对患者造瘘部位进行保护的作用,该传统方式,因筒状保护罩底部缺少有效的软接触机构,导致患者长时间佩戴后舒适感差,此外,当动静脉完全建立后,为避免在治疗过过程中患者内瘘手臂长时间下垂放置,导致血液回流不畅引起水肿等问题,从而需要对其进行抬高,但目前传统的抬高多选用枕头垫高方式,而此方式不仅高度无法自由调节,且抬高效果差,易晃动、倒塌,最终给患者使用带来极大的影响,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血透辅助治疗仪。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血透辅助治疗仪,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血透辅助治疗仪,包括治疗仪主体,所述治疗仪主体一侧表面设有升降按钮,所述升降按钮相邻一侧表面设有检修门,所述检修门相邻一侧表面设有齿纹限位槽,所述齿纹限位槽一侧设有转轮,所述转轮中心一侧表面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表面设有齿轮,所述齿轮一侧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侧设有方形插块,所述方形插块外侧设有限位套筒,所述限位套筒一端设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表面设有若干个螺母,所述螺母上端设有第二轴动连接杆,所述第二轴动连接杆一端设有安装托板,所述安装托板下端表面设有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上端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一端设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上端设有若干个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端设有第一轴动连接杆,所述第一轴动连接杆一端设有滑动套环,所述滑动套环一侧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内侧设有滑杆,所述滑杆两端均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表面设有第一滑动轨道,所述第一滑动轨道表面设有第一滑块,所述治疗仪主体内侧底部设有第二滑动轨道,所述第二滑动轨道表面设有第二滑块,所述治疗仪主体内侧上端设有活动盖板,所述活动盖板上端表面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上端设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内侧下端设有防压棉。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保护罩为两个半圆形透明塑料制成,且保护罩左右对称设置,保护罩通过连接杆与滑动套环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轴动连接杆一端与滑动套环轴动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块轴动连接,且滑动套环与滑杆滑动连接,连接块与升降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托板通过支撑板与活动盖板固定连接,且活动盖板与治疗仪主体镶嵌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未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40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PLC的电动阀门控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光学成像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