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高频变压器的加工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71965.2 | 申请日: | 202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1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吴世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抚州市双菱磁性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06 | 分类号: | H01F41/06;H01F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泰铭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2 | 代理人: | 何平 |
地址: | 344000 江西省抚***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高频变压器 加工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变压器铁芯绕组制作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高频变压器的加工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两侧壁均开设有滑槽,箱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导向轨,导向轨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绕组,绕组的左侧活动连接有绕线件,绕组的右侧活动连接有绕布件,所述绕组的底部滑动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弹簧杆,弹簧杆的下端活动连接有锥齿轮,锥齿轮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转轴,通过伸缩杆向下移动会推动滑板与挡持罩接触,后拉动两侧的丝杆旋转。将铜线以及绝缘布缠绕在绕组表面,且随着绕组重量的增加,拉线的收卷长度也在逐渐变短,故从而达到了根据铁芯的重量控制铜线以及绝缘布的缠绕速度和缠绕间距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压器铁芯绕组制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高频变压器的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高频变压器是工作频率超过中频的电源变压器,主要用于高频开关电源中作高频开关电源变压器,也有用于高频逆变电源和高频逆变焊机中作高频逆变电源变压器的;变压器的组件包裹铁芯,线圈、绝缘部件及引线等等,其中线圈与铁芯组成的部件为绕组。
对于绕组的制作,现有技术采用旋转铁芯依次缠绕绝缘布、铜线的方式进行,但铜线的缠绕方式以及铜线之间的缠绕间距,都会影响其成型后的工作效果,而现有技术对于铜线的缠绕只依靠设备的旋转速度,而与铁芯的重量以及铜线缠绕后铁芯的重量无关,故导致铜线缠绕至后期时,匝数以及线间距改变,因此一种用于高频变压器的加工设备应运而生。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根据铁芯的重量控制铜线以及绝缘布的缠绕速度和缠绕间距、缠绕完成后自动剪切引脚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高频变压器的加工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两侧壁均开设有滑槽,箱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导向轨,导向轨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绕组,绕组的左侧活动连接有绕线件,绕组的右侧活动连接有绕布件,所述绕组的底部滑动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弹簧杆,弹簧杆的下端活动连接有锥齿轮,锥齿轮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轴承,轴承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挡持罩,挡持罩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滑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伸缩杆向下移动会推动滑板与挡持罩接触,后拉动两侧的丝杆旋转,将铜线以及绝缘布缠绕在绕组表面,且随着绕组重量的增加,拉线的收卷长度也在逐渐变短,故从而达到了根据铁芯的重量控制铜线以及绝缘布的缠绕速度和缠绕间距的效果。
2.通过将绕组放置在导向轨表面,拉线拉动丝杆的角度也在不断倾斜,当绕组滑动至导向轨底部时,拉线被全部缠绕在弹簧杆表面,且此时丝杆的锥形尖端与铜线和绝缘布接触,从而达到了缠绕完成后自动剪切引脚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绕线件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丝杆,丝杆的表面缠绕有拉线,拉线的终端与丝杆远离绕组的一端连接,且拉线倾斜缠绕在丝杆表面,故拉线的角度会影响到丝杆的角度。
优选的,所述绕布件与绕线件的内部结构相同,且其内部缠绕有绝缘布,绝缘布表面点涂有环氧树脂胶,环氧树脂是指分子中含有两个以上环氧基团的一类聚合物的总称,其胶体融化后会将绕组表面的部件粘结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位于绕线件与绕布件的上方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限位板起到定位绕组初始状态时位置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锥齿轮的齿距大于转轴的齿距,且锥齿轮齿牙的尺寸小于转轴齿牙的尺寸,且两者之间活动连接有铰链。
优选的,所述绕组与导向轨的连接处活动连接有旋转组件,且旋转组件与绕组之间的摩擦力大于其与导向轨的摩擦力。
优选的,所述弹簧杆的数量是两个,弹簧杆表面为扭转弹簧,且初始状态下为紧绷状态,且其表面活动连接有调节轴,调节轴半插入弹簧杆的内部,便于人为拔插调节弹簧杆的弹力。
优选的,所述锥齿轮与转轴的转动角度范围是三十度至九十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抚州市双菱磁性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抚州市双菱磁性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19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