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耗能的主动式以太网络供电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71364.1 | 申请日: | 202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874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聂詺翰 | 申请(专利权)人: | 元宏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10 | 分类号: | H04L12/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张燕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耗能 主动 以太 网络 供电 控制 装置 | ||
一种低耗能的主动式以太网络供电控制装置,其包含一控制单元与一低耗能控制电路。该控制单元设置于一供电设备内。该低耗能控制电路包含一检测电路、一握手电路以及一自我保持电路。该检测电路提供一第一控制信号。该握手电路耦接该检测电路,接收该第一控制信号,且提供一第二控制信号。该自我保持电路耦接该握手电路,接收该第二控制信号。当一受电装置未连接该供电设备时,该供电设备对该受电装置供电的一供电路径关断。当该受电装置连接该供电设备时,该第一控制信号控制该握手电路,且该第二控制信号控制该自我保持电路,使该供电路径导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主动式以太网络供电控制装置,尤指一种低耗能的主动式以太网络供电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太网络供电(Power over Ethernet,PoE),是一种可以在以太网络中通过双绞线来传输电力与数据到装置上的技术。举凡网络电话、无线基站、网络摄影机、集线器、电脑等装置都能采用PoE技术供电。由于PoE能借由以太网络获得供电的电子装置无需额外的电源插座即可使用,因此能省去配置电源线的时间与成本,使整个装置系统的成本相对降低。
通常PoE设备可分为两部分,其中一者为供电端的供电设备(power sourcingequipment,PSE),另一者为受电端的受电装置(powered device,PD)。再者,依是否主动检测供电为分类,则PoE可区分为主动式PoE与被动式PoE。主动式PoE意即可主动检测供电,换言之,PSE会先检测接上的设备是否需要供电才会提供电力。相较于此,被动式PoE无法主动检测供电,因此,无论接上的设备是否需要供电,PSE皆予以提供电力。
但是对主动式PoE而言,由于为因应主动检测供电的操作,因此供电设备在无载时内部电路元件(特别是开关元件)的耗能较大,因此无法符合美国能源法规对于主动式PoE的能效等级VI的要求。
为此,如何设计出一种低耗能的主动式以太网络供电控制装置,来解决前述的技术问题,乃为本案发明人所研究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耗能的主动式以太网络供电控制装置,解决现有主动式PoE在无载下功耗无法符合美国能源法规能效等级VI要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低耗能的主动式以太网络供电控制装置,其包含一控制单元与一低耗能控制电路。该控制单元设置于一供电设备内。该低耗能控制电路包含一检测电路、一握手电路以及一自我保持电路。该检测电路提供一第一控制信号。该握手电路耦接该检测电路,接收该第一控制信号,且提供一第二控制信号。该自我保持电路耦接该握手电路,接收该第二控制信号。当一受电装置未连接该供电设备时,该供电设备对该受电装置供电的一供电路径关断;当该受电装置连接该供电设备时,该第一控制信号控制该握手电路,且该第二控制信号控制该自我保持电路,使该供电路径导通。
在一实施例中,该检测电路包含一分压电阻网络与一第一功率开关。该第一功率开关耦接该分压电阻网络。当该受电装置未连接该供电设备时,该第一功率开关为关断状态,使该检测电路提供高电位的该第一控制信号;当该受电装置连接该供电设备的初始,该分压电阻网络提供该第一功率开关为导通状态的电压,使该检测电路提供低电位的该第一控制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该握手电路包含一单稳态触发器。该单稳态触发器接收该第一控制信号。该单稳态触发器包含一电阻-电容网络与一第二功率开关与一第三功率开关。该第二功率开关与该第三功率开关耦接该电阻-电容网络。当该受电装置连接该供电设备时,该单稳态触发器通过该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使该握手电路提供高电位的该第二控制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二控制信号为高电位所持续的时间,由该电阻-电容网络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元宏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元宏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13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