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固定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69665.0 | 申请日: | 202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4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阮剑涛;邸霈 | 申请(专利权)人: | 锐可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15/00 | 分类号: | A61J15/00;A61M2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 31252 | 代理人: | 董颖芳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件、至少一组运动件及中轴,中轴设置于固定件上,一组运动件共同与中轴配合并可相对于中轴作圆周运动以实现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本发明各运动件以中轴为旋转中心运动并沿轴心偏置,使得各运动件可相对于固定件独立装夹,各运动件与固定件之间形成夹持区可实现同直径管或不同直径管的独立装夹,阻隔件的设置使得相邻两运动件之间互不干涉,使运动件的运动灵活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对鼻肠管、胃管进行固定的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学领域中长期实施了把鼻胃管、喂食管、抽取管或类似的管子插入病人体内,这种管子从病人的鼻腔插入、经咽喉、食道进入胃里。传统把管子固定在病人身上的方法是依靠医用胶布进行固定,该种方法最主要的缺点就是管支托器的水基粘结条遇到例如鼻子等身体上的体液分泌物会丧失粘结功能,易出现脱管现象,固定可靠性差,需要花时间重新缠粘或更换。更重要的是,当鼻胃管被挤到一侧和粘结带落下时,由于管子压到鼻孔周围的组织表面,会产生压力使病人的皮肤受到刺激,从而需要重新插入病人的另一鼻孔中,除非由医务人员加以照料,否则该种插入鼻孔的方式对病人具有严重的刺激。
另外大多数例如夹鼻器等管固定装置只能装夹单管,而且该种管固定装置无法同时独立固定两根不同管径的导管,使得无法满足病人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管固定装置,其不仅避免采用粘性材料粘附在鼻子上方式,而且本发明可实现独立装夹两根不同管径的导管,夹管配件相同,降低了设计和生产成本。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管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件、至少一组运动件及中轴,所述固定件及运动件均被中轴贯穿,所述运动件互为偏置且围绕中轴相对于固定件旋转,以实现所述运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切换;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和运动件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卡制结构,所述卡制结构使所述运动件相对于固定件在旋转中实现单向卡制。
优选的,所述卡制结构为齿啮合结构。
优选的,所述齿啮合结构包括设置在固定件上的至少一个内齿以及设置在运动件上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内齿相啮合的外齿。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由基部、至少一侧部及至少一第一连接部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侧部自基部一对侧面延伸成型;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自基部的另一对侧面延伸成型。
优选的,于各侧部的两侧分别延伸形成第一支撑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部与侧部至少具有一相交面构成固定夹持面,以用于接触导管的一部分外侧面。
优选的,所述固定夹持面包括所述侧部一侧形成的一竖面及所述支撑部一侧形成的一横面。
优选的,所述竖面为凸面,所述横面为凹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至少一端延伸形成按压部。
优选的,所述按压部上至少设置一条凸棱。
优选的,所述运动件包括第一臂、第二臂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形成一体式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臂上设置扳手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手压凸台。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和第二臂之间至少具有一相交面构成活动夹持面,以用于接触管的另一部分侧面。
优选的,所述活动夹持面包括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侧形成的一横面及第二臂一侧形成的一竖面。
优选的,所述横面为凸面,所述竖面为凹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锐可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锐可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96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