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63330.8 | 申请日: | 202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1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卓义斌;刘菁;戴明增;朱元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L1/18;H04W28/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落爱青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用以将编码端的编码能力与解码端的解码能力对齐,避免出现解码端无法对编码端发送的数据进行解码的问题。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接收来自解码设备的解码能力,所述解码能力包括所述解码设备支持的最大sub‑block大小;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解码设备对应的编码设备发送所述解码能力。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网络编码是一种融合了路由和编码的数据交换技术,通过在编码端对数据编码发送,在解码端对数据接收解码,可以有效提高数据在设备(网元)间的传输效率和准确性。然而,在接入回传一体化(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IAB)等网络中,不同设备的性能存在差异,受限于不同设备性能的限制,如受限于工作内存(working memory)等因素的限制,存在解码端无法对编码端发送的数据进行解码的问题。因此,需要将编码端的编码能力与解码端的解码能力对齐。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用以将编码端的编码能力与解码端的解码能力对齐,避免出现解码端无法对编码端发送的数据进行解码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接收来自解码设备的解码能力,所述解码能力包括所述解码设备支持的最大sub-block大小;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解码设备对应的编码设备发送所述解码能力。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通信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实现,也可以由网络设备的部件实现,如由网络设备中的处理芯片、电路等部件实现。在可能的实现中涉及的网络设备、编码设备和解码设备可以有如下几种可能情况:网络设备为IAB宿主的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解码设备为IAB节点的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编码设备为IAB宿主的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或,网络设备为IAB宿主的CU、解码设备为IAB宿主的DU、编码设备为IAB节点的MT;或,网络设备为基站、解码设备为第二UE、编码设备为第一UE。采用上述方法,通过网络设备与编码设备和解码设备的信息交互,可以实现编码设备(编码端)的编码能力与解码设备(解码端)的解码能力对齐,编码设备可以根据编码设备的解码能力(支持的最大sub-block大小)进行编码,可以保证解码设备对编码设备发送的数据的正常解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解码设备对应的编码设备发送所述解码能力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编码设备的解码能力请求。上述设计中,网络设备可以在收到编码设备发出的对解码设备的解码能力请求后,向编码设备发送与编码设备对应的解码设备的解码能力,以此保证编码设备对解码设备的解码能力的准确获知,有利于实现编码设备的编码能力与解码设备的解码能力对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解码能力请求中包括所述解码设备的标识信息。上述设计中,解码能力请求中包括解码设备的标识信息,有利于网络设备准确确定与编码设备对应的解码设备,便于网络设备对于与编码设备对应的解码设备的解码能力的获取。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来自解码设备的解码能力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解码设备发送解码能力上报请求。上述设计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发送解码能力上报请求,主动要求解码设备上报解码能力,便于通过网络设备实现编码设备的编码能力与解码设备的解码能力对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解码能力还包括是否支持网络编码的信息和/或支持网络编码的类型。上述设计中,有利于编码设备根据解码设备是否支持网络编码的信息,和/或支持网络编码的类型,确定是否采用网络编码及采用网络编码的类型,保证解码设备可以准确获取编码设备发送的数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编码设备接收来自解码设备的解码能力,所述解码能力包括所述解码设备支持的最大sub-block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33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