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62756.1 | 申请日: | 202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49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郑朝丞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H01R13/502;H01R13/04;H01R13/10;H01R13/60;H01R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张燕华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接 | ||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转接器,通过可移动件的第一导槽与插头组件的轴杆件穿接和曲臂件与壳体做定轴旋转,以及可移动件的第二导槽与插座组件的凸柱做嵌合滑移,对可移动件朝二个不同方向做滑移后,能够带动插座组件在垂直方向做升降移动,同时可让插头组件做定轴的旋出或旋入。藉此,不仅可降低整体高度而利于收纳和携带,且通过各接脚可收入壳体内,因而不会刺破袋子或刮伤袋内的其它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连接器技术,尤指一种转接器。
背景技术
为了因应时代需求和可携式电子产品的蓬勃发展,对于电子产品的规划,已逐步朝着提高携带性及移动的便利性来进行设计,对于经常需要旅居在外,并且往来于各地的使用者而言,常常需在不同环境下使用电源插头,并且需将电源插头收纳于背包内以方便于携带。
然而,现存的电源转接器,多为固定式插头或插座,此类插头或插座除了体积庞大、厚度高而不便于携带外,其固定式的金属插头亦常会刺破袋子或袋内的其它物品,造成使用者的困扰。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失,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尽力解决上述问题点,即成为本发明人改良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接器,其可降低整体高度而利于收纳和携带。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转接器,包括一壳体、一可移动件、一插头组件及一插座组件,该壳体的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该壳体的外部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位在该第一表面相反侧的一第二表面;该可移动件装设在该容置空间内,该可移动件设有一第一导槽和一第二导槽;该插头组件包括一曲臂件、可转动地连接于该曲臂件的一轴杆件和固定在该曲臂件的一第一接脚及一第二接脚,该曲臂件容设在该容置空间且枢接在该壳体,该轴杆件的一端则可滑动地嵌设于该第一导槽;该插座组件包括一座体和连接该座体的一凸柱,该座体可移动地容设在该容置空间,该凸柱则可滑动地嵌设于该第二导槽;其中该可移动件朝着一方向移动时,将带动该第一接脚和该第二接脚旋动地伸出该第一表面,同时令该座体伸出该第二表面;该可移动件朝着另一方向移动时,将带动该第一接脚和该第二接脚旋动地隐入该第一表面,同时令该座体隐入该第二表面。
本发明还具有以下功效,通过各接脚及座体可收入壳体内,能够有效的缩小转接器的体积,使其便于携带,且不会刺破袋子或刮伤袋内的其它物品。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转接器的上壳板移开后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转接器的各组成部件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转接器的组合外观图。
图4为本发明转接器的另一视角外观图。
图5为本发明转接器的组合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转接器的使用状态外观图。
图7为本发明转接器的使用状态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转接器的使用状态另一视角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壳体
11:下壳板
111:第一表面
112:枢孔
113:轴孔
114:接脚容槽
12:上壳板
121:第二表面
122:插座容槽
13:容置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27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