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语音识别的防护服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61752.1 | 申请日: | 202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8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彭雪;罗旭;刘蕾;张宏雁;李川;王涛;郝玉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41D13/00 | 分类号: | A41D13/00;A62B17/00;G10L15/22;G10L15/26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蒙捷 |
地址: | 40133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语音 识别 防护服 | ||
本发明涉及防护服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基于语音识别的防护服,包括防护服本体,还包括:语音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使用者的语音信息;语音识别模块,用于对语音信息进行识别,转换为文字信息;语音识别模块还用于判断文字信息中是否有预设的关键词;如果有,语音识别模块生成特殊显示指令;如果没有,语音识别模块生成正常显示指令;语音识别模块还用于将文字信息,特殊显示指令或正常显示指令生成内部文字传输包;显示模块,用于从语音识别模块获取内部文字传输包;当内部文字传输包中包含特殊显示指令时,按照预设的显示模式改变文字信息的显示状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方便穿戴防护服的人员进行有效沟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护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语音识别的防护服。
背景技术
在生化战争、生化事件、传染病疫情以及危险品泄漏时,军队、消防、警察、实验室、医院等相关人员,必须佩戴防护面罩和穿着防护服进行自我保护免受中毒。但同时又必须与被救人员进行语音沟通、或同伴之间协作处置事故时进行语音讨论、或上下级之间需通过手持无线对讲机指挥与联系。
目前,以上提及的特殊防护领域的相关人员,在佩戴防护面罩(全面罩和半面罩)和穿着防护服需与其他人员(被救护人员或同行伙伴)语音沟通时,分别已有两种装置:l.在防护面罩上固定或半固定小型扩音器。2.在防护面罩上加一麦克风,通过电线连接小型音箱。
但是这些特殊防护领域的人员身处的环境通常十分复杂,很可能噪音大,即使使用扩音器或小型音响也难以有效的传达信息,而且,距离较近的多个人之间两两沟通时,也容易出现相互干扰;佩戴的防护面罩和穿着的防护服也会降低声音的传播效果。
在此情形之下,穿戴防护面罩及防护服的救援人员相互之间,或与被救人员相互沟通,只能打手势表示各种动作,有限度地表达其意愿,有时还会产生严重的误会。
为此,需要一种方便穿戴防护服的人员进行有效沟通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语音识别的防护服,能够方便穿戴防护服的人员进行有效沟通。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语音识别的防护服,包括防护服本体,还包括:
语音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使用者的语音信息;
语音识别模块,用于从语音采集模块获取语音信息并对语音信息进行识别,转换为文字信息;语音识别模块还用于判断文字信息中是否有预设的关键词;如果有,语音识别模块生成特殊显示指令;如果没有,语音识别模块生成正常显示指令;语音识别模块还用于将文字信息、特殊显示指令或正常显示指令生成内部文字传输包;
显示模块,用于从语音识别模块获取内部文字传输包,当内部文字传输包中包含正常显示指令时,直接显示文字信息;当内部文字传输包中包含特殊显示指令时,按照预设的显示模式改变文字信息的显示状态。
基础方案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设置语音识别模块,能有效将使用者的语音信息转换为文字信息,现有技术中,在嘈杂的环境中,再加上穿戴有厚重的防护服,使用者和外界,以及两个使用者之间沟通比较困难;本方案通过显示模块进行文字的显示,能有效排除沟通中噪音的干扰,能避免漏听,误听等情况。能有效提高沟通的效率和准确性。
语音识别模块判断文字信息中是否有预设的关键词;如果有,语音识别模块生成特殊显示指令,可以在显示中对关键信息进行区分显示,便于信息的接收者能得到提示并快速获取关键信息。而且,即使是没有穿着防护服的被救人员,也可以通过观看显示模块上的文字信息进行信息的获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17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护理托盘
- 下一篇:一种美容养颜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