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力与光伏联合发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56996.0 | 申请日: | 2020-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7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贾亚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F03D9/11 | 分类号: | F03D9/11;F03D1/04;H02S10/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张丽 |
地址: | 065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力 联合 发电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力与光伏联合发电装置,包括底座板和固定在底座板上端面上的两个发电支撑塔,两个发电支撑塔顶端部之间通过风力发电转臂安装座相连接,两个所述发电支撑塔中部之间还设置有安装托架,所述安装托架上设置有两个呈弧形结构的安装弧形板,所述安装弧形板弧面上安装有弧形太阳能吸收板且弧形太阳能吸收板可导引风向上吹向转动扇叶,发电支撑塔的侧壁上上设置有电连接座且电连接座通过导线与两个弧形太阳能吸收板电性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可通过太阳能吸收板的弧形机构设置可将风导引吹向风力发电扇叶以增加风力发电的效率,并增加其接收太阳能的面积而有效提高发电效率,方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风力与光伏联合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单体太阳电池不能直接做电源使用,作电源必须将若干单体电池串、并联连接和严密封装成组件;太阳能板(也叫太阳能电池组件)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风力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可作为新能源代替传统的化石能源。我国有着丰富的风电资源,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在西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都部署了大量的风力发电机。
现在的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还只能单体使用,其相联合发电还不能相互促进其增加发电的效率,而无法高效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力与光伏联合发电装置,以解决风力与光伏装置发电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风力与光伏联合发电装置,包括底座板和固定在底座板上端面上的两个发电支撑塔,两个发电支撑塔顶端部之间通过风力发电转臂安装座相连接,风力发电转臂安装座上安装有风力发电转臂且风力发电转臂的两端部均设置有转动扇叶,两个所述发电支撑塔中部之间还设置有安装托架,所述安装托架上设置有两个呈弧形结构的安装弧形板,所述安装弧形板弧面上安装有弧形太阳能吸收板且弧形太阳能吸收板可导引风吹向转动扇叶,发电支撑塔的侧壁上上设置有电连接座且电连接座通过导线与两个弧形太阳能吸收板电性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以下可选技术方案: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底座板上端部还设置有蓄电池,蓄电池通过导线与风力发电转臂及电连接座电性连接。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两个安装弧形板分别两侧的转动扇叶正下方。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底座板下端还设置有预埋组件。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预埋组件包括埋于地下的预埋钢板和设置在预埋钢板下侧的预埋钢筋笼,所述预埋钢筋笼通过焊接连接于底座板底侧,预埋钢板边侧设置有多个底部与之焊接固定的连接螺栓,每个连接螺栓均贯穿底座板并通过螺母紧固。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风力发电转臂安装座的两侧均设置有可加强风力发电转臂安装强度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连接转动套和两个侧加固连接杆,所述连接转动套转动套设在风力发电转臂上且连接转动套侧壁通过两个侧加固连接杆与风力发电转臂安装座两端部固定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装置安装弧形板的弧面安装弧形太阳能吸收板可通过太阳的直射进行吸收光能并将之转换成电能存储与蓄电池内,而在大风吹动下,风力带动转动扇叶旋转而通过将风力转换成电能在存储于蓄电池内部,而大风吹向安装弧形板弧面时,可通过弧面的导引使得风吹向转动扇叶而增加转动扇叶旋转转速,从而可提高有效提高风力发电的效率,并且弧形太阳能吸收板为弧面设置可增加吸收太阳光的面积,进一步提高发电的效率。本发明结构简单,可通过太阳能吸收板的弧形机构设置可将风导引吹向风力发电扇叶以增加风力发电的效率,并增加其接收太阳能的面积而有效提高发电效率,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未经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69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