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指纹信号处理电路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50809.8 | 申请日: | 2020-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68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岑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40/13 | 分类号: | G06V40/13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江耀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纹 信号 处理 电路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指纹传感器的指纹信号处理电路和方法,该指纹传感器用来感测手指接触的一显示屏的光线,该指纹信号处理电路包括一模拟前端电路及一模拟数字转换器。该模拟前端电路可用来从该指纹传感器的至少一感测像素接收一图像信号并产生一模拟输出信号。该模拟前端电路包括一增益电路,该增益电路可用来接收一补偿信号,并根据该补偿信号来处理该图像信号以产生该模拟输出信号,其中,该补偿信号的信号值对应于该指纹传感器中该手指的触摸位置。该模拟数字转换器耦接于该模拟前端电路,可用来将该模拟输出信号转换为一数字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号处理电路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指纹信号的信号处理电路及方法。
背景技术
指纹识别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例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平板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及便携式电子装置等,用来实现身分识别。通过指纹感测可方便地识别用户身分,用户只须将手指放置在指纹感测板或感测区域上即可登入电子装置,而无须输入冗长且繁琐的用户名称及密码。
请参考图1,图1示出了一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显示屏下方设置有一互补式金氧半(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图像传感器,用来实现透镜型指纹传感器(CMOS Image Sensor forFingerprint,CIS-FPR)。图像传感器可包括多个感测像素,以阵列方式分布在用来接收指纹图像的感测区域上。一透镜可设置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及传感器之间,用来收集光线,透镜可通过任何方式实现,例如贴合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底部。指纹传感器的运作原理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向上发出光线,此光线由触碰的手指反射,穿透透镜之后再由传感器所接收。
由于透镜的设置方式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结构,传感器中不同感测像素接收到的光线强度可能受到不同数值大小的噪声干扰,此噪声有关于透镜形状和显示屏结构,因此被称为固定模式噪声(Fixed Pattern Noise,FPN)。一般来说,固定模式噪声的信号值远大于指纹图像上的波峰对波谷差异,因而导致有效信号难以被放大。鉴于此,现有技术实有改进的必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指纹信号处理电路及方法,其可降低或消除所接收的指纹图像信号中的固定模式噪声(Fixed Pattern Noise,FPN)。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指纹传感器的指纹信号处理电路,该指纹传感器用来感测手指接触的一显示屏的光线,该指纹信号处理电路包括一模拟前端电路及一模拟数字转换器。该模拟前端电路可用来从该指纹传感器的至少一感测像素接收一图像信号并产生一模拟输出信号。该模拟前端电路包括一增益电路,该增益电路可用来接收一补偿信号,并根据该补偿信号来处理该图像信号以产生该模拟输出信号,其中,该补偿信号的信号值对应于该指纹传感器中该手指的触摸位置。该模拟数字转换器耦接于该模拟前端电路,可用来将该模拟输出信号转换为一数字码。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处理指纹信号的方法,用于一指纹信号处理电路,该指纹信号处理电路耦接于一指纹传感器,该指纹传感器用来感测手指接触的一显示屏的光线,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从该指纹传感器接收一图像信号;接收一补偿信号,并根据该补偿信号来处理该图像信号以产生一模拟输出信号,其中,该补偿信号的信号值对应于该指纹传感器中该手指的触摸位置;以及将该模拟输出信号转换为一数字码。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一种示例性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
图2示出了一透镜之下指纹图像的示例性亮度分布。
图3为一示例性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不同位置上因图案造成不同透光率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指纹感测系统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08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 下一篇:车辆的下部车身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