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自反馈校正装置模型控制的高铁低频振荡抑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49687.0 | 申请日: | 2020-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22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刚;晏启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3/24;H02M7/04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舒启龙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反馈 校正 装置 模型 控制 低频 振荡 抑制 方法 | ||
1.基于自反馈校正装置模型控制的高铁低频振荡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构建动车组网侧脉冲整流器的dq坐标系下的电流电压方程和离散的电流模型预测表达式,并设计代价函数;
建立动车组脉冲整流器的等效电路,得到单相脉冲整流器主电路模型:
式中,L0为牵引变压器牵引绕组等效漏感;R0为牵引变压器牵引绕组等效阻抗;en和in分别为牵引网侧等效交流电压和电流;uab为整流器输入电压;
设ω为牵引网侧电压基波角频率,得到单向脉冲整流器在dq旋转坐标系下的交流侧电路数学模型:
其中,end和enq分别为牵引网侧等效电压的dq分量值;ind和inq分别为牵引网侧等效电流的dq分量值;uabd和uabq分别为整流器输入电压的dq分量值;
应用前向欧拉公式实现预测模型的离散化,得到单相脉冲整流器的离散预测模型:
式中,ind0(k+1)和inq0(k+1)分别为下一采样时刻在理想预测电流d轴和q轴的离散值;uabd(k)和uabq(k)分别为当前采样时刻整流器输入电压在d轴和q轴的离散值;end(k)和enq(k)分别为当前采样时刻牵引网侧等效电压在d轴和q轴的离散值;ind(k)和inq(k)分别为当前采样时刻电流在d轴和q轴的离散值;ind(k+1)和inq(k+1)分别为下一采样时刻电流在d轴和q轴的离散值;Ts为采样步长;
跟据前一采样时刻与当前采样时刻整流器输入电压的关系,得到:
其中,uabd(k-1)和uabq(k-1)分别为前一采样时刻整流器输入电压在d轴和q轴的离散值;Δuabd(k)和Δuabq(k)分别为前一采样时刻和当前采样时刻在d轴和q轴的电压变化量;
实现模型预测控制的关键在于对代价函数的优化求解,根据控制目标,设计代价函数如下:
则下一采样时刻最优的控制电压变化量为:
步骤B:分析网侧参数不确定性产生的误差;
考虑网侧等效电阻和电感的不确定性,得到新的电流预测模型如下:
式中,和为下一采样时刻在d轴和q轴的实际电流值;ΔR为模型与实际系统中的网侧电阻值偏差;ΔL为模型与实际系统中的网侧电感值偏差;
只考虑参数带来的误差,定义电流误差为实际电流值与预测电流值的差值,得到:
其中,和为下一采样时刻由参数引起在d轴和q轴的电流误差;和为下一采样时刻在d轴和q轴的电流预测值;
步骤C:分析离散和采样过程不确定性带来的误差;
考虑离散过程不确定性产生的误差,将采样步长均分为M份,得到:
其中,L和R分别为实际的网侧电感值和电阻值;j表示M中的第j份;
将上式两边分别相加,得到:
令i→∞,得到考虑离散过程后的实际电流值
因此离散过程不确定性产生的误差表达式如下:
式中,和为下一采样时刻由离散过程引起在d轴和q轴的电流误差;
考虑采样不确定性产生的误差,表示为:
式中,和分别表示当前时刻在d轴和q轴的电流采样误差;和分别表示当前时刻在d轴和q轴的整流器输入电压的采样误差;和分别表示当前时刻在d轴和q轴的网侧等效电压的采样误差;和表示下一时刻在d轴和q轴的采样误差;
步骤D:根据步骤B和步骤C中得到的误差,设计自反馈校正装置,将反馈项代入预测模型中,根据代价函数得到补偿后的控制电压;
根据上述步骤,参数、离散和采样不确定性产生的误差如下:
Δ(k)=[Δs(k)+Δm(k)+Δp(k)]
式中,Δ(k)表示当前时刻的误差总值;
根据误差中的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成分,误差分解为稳态和动态误差两种;
式中,Δsteady(k)表示为当前时刻的稳态误差;
式中,Δdyn(k)表示为当前时刻的动态误差;
由于静态误差在两个相邻的采样时刻变化不大,得到下一时刻的误差值:
Δ(k+1)=Δ(k)+[Δdyn(k+1)-Δdyn(k)]
其中,Δ(k+1)表示下一时刻的误差值;Δdyn(k+1)表示下一时刻的动态误差值;Δ(k+1)变换为:
Δ(k+1)=Δ(k)+Kd[Sd(k+1)-Sd(k)]
其中:
则自校正装置设计为:
步骤E:将步骤D中得到的控制电压经过坐标变化,再通过SPWM调制得到控制脉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968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式飞刀盘结构
- 下一篇: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