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水对虾集约化养殖生态循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49468.2 | 申请日: | 2020-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5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陈琛;闫茂仓;李彭全;赵伟华;於俊琦;陈劲飞;叶希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22/00;A01K63/00;A01K63/04;A01K61/8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孙晓林 |
地址: | 32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水 对虾 集约化 养殖 生态 循环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水对虾集约化养殖生态循环系统,包括依次排列连通的供水系统、对虾精养试验区、贝类养殖区、红树林表面流湿地、生态塘、潜流湿地以及沙滤系统,所述沙滤系统与对虾精养试验区连通以使水体流通形成闭环系统,所述对虾精养试验区还连接有尾水处理系统,所述尾水处理系统内的水体沉淀后部分排入蔬菜种植区,该海洋水产的循环养殖系统采用植物以及微生物进行过滤,大大的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水对虾集约化养殖生态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高密度养殖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越来越多的先进养殖技术普及开来,这其中就包括循环水养殖系统技术。循环水养殖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将养殖池中的水通过一系列的水处理工艺去除养殖池内养殖生物产生的粪便、残饵等杂质,达到养殖池进水要求,再次返回养殖池的水处理过程而现有技术中,一般需要比养殖水体多两倍以上的体积安装曝气及生物过滤池用来净化水质,净水设备价格高昂,维修费用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水对虾集约化养殖生态循环系统,该循环养殖系统采用植物以及微生物进行过滤,大大的降低了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海水对虾集约化养殖生态循环系统,包括依次排列连通的供水系统、对虾精养试验区、贝类养殖区、红树林表面流湿地、生态塘、潜流湿地以及沙滤系统,所述沙滤系统与对虾精养试验区连通以使水体流通形成闭环系统,所述对虾精养试验区还连接有尾水处理系统,所述尾水处理系统内的水体沉淀后部分排入蔬菜种植区。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系统内的水体部分流入贝苗繁育区继而流入红树林表面流湿地。
进一步的,所述尾水处理系统包括多级沉淀池、厌氧池、好氧池以及除磷池,所述多级沉淀池、厌氧池、好氧池以及除磷池之间串联。
进一步的,所述红树林表面流湿地内配置土壤、植物、微生物以及无脊椎动物。
进一步的,所述生态塘内设置鱼类以及藻类进行净化。
进一步的,所述生态塘内的水体杂质依次经过沉淀、基质吸附、硝化反应以及被植物吸收后流经沙滤系统,所述沙滤系统内的水体重新用于对虾精养试验区内。
进一步的,所述无脊椎动物包括弹涂鱼、沙蚕、以及可口革囊星虫;所述微生物包括消化细菌以及乳酸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通过尾水处理装置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处理尾水,通过红树林表面流湿地的设置,能够有效的过滤水体中的杂质,通过生态塘以及潜流湿地的设置,能够对水体进行再次过滤,而通过滤沙装置的设置,能够过滤掉水中的泥沙。
附图说明
图1为水循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供水系统;2、对虾精养试验区;3、贝类养殖区;4、红树林表面流湿地;5、生态塘;51、沉淀;52、基质吸附;53、硝化反应;6、潜流湿地;7、沙滤系统;8、尾水处理系统;81、多级沉淀池;82、厌氧池;83、好氧池;84、除磷池;9、蔬菜种植区;10、贝苗繁育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未经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94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