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药面膜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47714.0 | 申请日: | 2020-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2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杨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俊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4 | 分类号: | A61K36/9064;A61K8/9789;A61K8/9794;A61K8/98;A61P17/00;A61P17/16;A61P29/00;A61Q17/00;A61Q19/00;A61Q19/02;A61K35/6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屠佳婕 |
地址: | 7232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面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面膜,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黄芪:50‑80份,人参:30‑50份,益母草50‑80份,桃仁30‑50份,红花20‑30份,当归20‑30份,甘松20‑30份,山奈20‑30份,玉竹20‑30份,花粉20‑30份,甘草50‑80份,白芷30‑50份,白及30‑50份,白附子20‑30份,升麻20‑30份,银柴胡30‑50份,牡蛎30‑50份,薏仁20‑30份。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可以美白祛暗黄、祛斑、祛痘,且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祛脂、镇静凉血、活血祛瘀、滋润美白、滋阴润燥、靓肤除皱、净化皮肤内在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化妆品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中药面膜。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不仅要求化妆品具有美容作用,而且还添加药物,使化妆品兼有防治和保健效果。例如面膜是一种清洁、健美和保护面容的佳品,主要有洁肤面膜和美容面膜。美容面膜通常是将淀粉或其它胶体物质加水制成膏状,再添加各种美容素、营养素。不同的配方其功能和效果是不同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可以美白祛暗黄、祛斑、祛痘,且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祛脂、镇静凉血、活血祛瘀、滋润美白、滋阴润燥、靓肤除皱、净化皮肤内在空间的一种中药面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中药面膜,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黄芪:50-80份,人参:30-50份,益母草50-80份,桃仁30-50份,红花20-30份,当归20-30份,甘松20-30份,山奈20-30份,玉竹20-30份,花粉20-30份,甘草50-80份,白芷30-50份,白及30-50份,白附子20-30份,升麻20-30份,银柴胡30-50份,牡蛎30-50份,薏仁20-30份。
作为改进,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黄芪:65份,人参:40份,益母草65份,桃仁40份,红花25份,当归25份,甘松25份,山奈25份,玉竹25份,花粉25份,甘草65份,白芷40份,白及40份,白附子25份,升麻25份,银柴胡40份,牡蛎40份,薏仁25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中药面膜配方中含有宝盖草、白梅花、草果和北玄参。上述中药材的加入,提高了中药面膜在祛除面部色斑和皱纹上的效果,可非常有效的祛除患者面部的色斑和皱纹。
各原料的用量和理化性质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达到祛斑除皱、抑菌消炎的效果。本发明PH值与人体皮肤的PH值接近,对皮肤无刺激性;使用后明显感到舒适、柔软,无油腻感,具有明显的修复嫩白、美容护肤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中药面膜,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黄芪:65份,人参:40份,益母草65份,桃仁40份,红花25份,当归25份,甘松25份,山奈25份,玉竹25份,花粉25份,甘草65份,白芷40份,白及40份,白附子25份,升麻25份,银柴胡40份,牡蛎40份,薏仁25份。
实施例1:王xx,女,28岁,长期熬夜,面色灰暗,在调节饮食睡眠的前提下,采用外治方法,用本产品治疗近一个月,患者面部已有光泽,皮肤弹性也有所恢复,皮肤颜色基本恢复到健康状态,患者对治疗结果非常满意。
实施例2:田xx,女,30岁,长期电脑办公,皮肤油腻,粉刺痘印多,采用本产品一个月,患者面部痘印减轻,油腻效果减弱,皮肤逐渐恢复弹性、光泽。
实施例3:张xx,女,36岁,面部皮肤干燥、苍白,弹性差,无光泽,使用本产品一个月后,患者面部恢复弹性,消除一些细小皱纹,面色大有好转,患者对使用效果很满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俊,未经杨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77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